清代考据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论述清代考据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2025-01-24 04:56: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考据学
考据学即清代所谓汉学,又称朴学。其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要有关当世之务,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提倡汉学。稍后于顾、黄的阎若璩、胡渭诸家的著作,树立了考据的范例。胡渭精于经义,尤精舆地之学,他所著的《禹贡锥指》和《易图明辨》,在辨别古书真伪和提倡疑古精神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阎若璩更是一位著名的考据学家,他于经史,亦精于地理。他沉潜三十年,著《尚书古文疏证》一书,用比较严谨的考据方法,证明古文尚书是东晋人伪造的。从阎若璩、胡渭开始,逐渐形成一种脱离社会现实、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这种学风,到乾隆、嘉庆时期更加盛行起来,形成考据学派,称乾嘉学派。
乾嘉考据学派主要分为吴、皖两大派。吴派以苏州元和人惠栋(1697年――1758年)为首。他著有《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书。他们的治学方法是信家法而尚古训。皖派以戴震为首。他们在治学上比较富有创造性,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