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战国时封建制逐渐成型。秦朝就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制国家了。这一转变主要看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高中历史课本上采用的观点是: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春秋时一个国家(齐国)实行改革,转变了原有的奴隶制度,其他国家为了强盛也竟相学习改革,于是封建制度在全中国推行开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即中国的封建社会究竟起于何时,主流观点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论,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战国时期才最终确立。我国的历史教材大多采用郭说。此外如范文澜所主张的西周封建论也很有影响,再如尚钺先生所持的魏晋封建论也有一些学者表示支持。本文就自己所见资料,试作探讨。
郭沫若先生以春秋战国为划分,但朱凤翰先生《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是提出以周代建立为中国封建制的雏形形成,这个郭沫若先生也是不否定的。
你问的和我说的都是中国新兴历史学,还有以陈寅恪先生和王国维先生形成的传统史学,他们不是以这个划分的,你还是综合去看为好。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