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最主要的一个实验。下面就从误差的分类和来源两各方面来分析常见的几种实验方法中的误差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测量固体密度
(一)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铝块的质量m;
2、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
由相应公式(V=Sh=πD2h/4)计算出体积V。
3、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铝块密度。
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刻度尺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4)测量长度时估读和测量方法环节;
(5)计算时常数“π”的取值等。
2、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如果可以选择其他测量工具,则在测量体积时可以选 择量筒来测量体积。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热 胀冷缩”对不同材料的体积影响。
(4)对于同一长度的测量,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读数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 值。
(5)常数“π”的取值要尽量准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