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哪个一部分最好吃并且最有营养?

2025-04-07 11:28:1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鸡甘平偏温,营养丰富,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4.4%,比猪、牛、鹅肉的高 1 / 3 或 1 倍以上,而脂肪含量只有 1.2% ,所以吃鸡肉的增强体质,又不会使人过度肥胖。鸡肉益五脏,补虚损,强筋骨,活血脉,调月经,止白带,是妇科药膳中的主要配料。鸡肝、鸡心、鸡肠、鸡血、鸡脑都可入药,能调部人体相应的脏器。特别是鸡肫含有大量的消化物质,有很好的消食化积作用。公鸡属阳,补性不如母鸡 ; 母鸡属阴,益与老人,老母鸡多用与产妇。公鸡肉宜与炒鸡丁,鸡丝,拌食。

鸡肉:具有益气养血、滋养补虚,母鸡偏于补养阴血,用于老人、妇女产后虚弱、体弱多病者。公鸡偏于温补阳气,青壮年食之较为适宜。

鸡蛋:用于养阴润燥,益血安胎,和胃补脾,病后体虚,乳汁减少,治心烦不眠等。

鸡蛋壳:能制酸止血,能治疗胃病、胃酸反胃、呕吐、咳血、便血、治溃肠病、胃炎有泛酸者等病症,研末内服,成人每次3g,每日3次,小儿酌减。

鸡蛋清:具有清火消炎的功能,润肝利咽,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腮腺炎,用蛋清调少许白矾,涂于腮腺肿胀周围亦可用蛋清治疗烧伤、烫伤,涂于患处即可。

鸡蛋黄:滋阴养血

鸡油:能够消炎润肤。对治疗烧伤、烫伤有较好的疗效。将适量的鸡油置于瓶内,塞紧瓶盖,数日后变成液体,用消毒棉球蘸涂患处。

鸡血:具有祛风、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哮喘溃疡、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对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目赤流泪等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鸡肫 (胃内膜):黄色,多皱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食积胀满、呕吐反胃,尿遗精遗等,研末吞服,每次3g。

鸡皮:用于烧疮面的植皮

鸡脑:补脑填髓、养心镇惊,能够治疗心虚胆怯、多梦易惊,小儿惊悸。

鸡肝:能够补肝明目,益肾安胎。常用于肝虚目昏,视物不清,阳萎不举等症。

鸡胆汁:具有消炎止咳,解毒去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小儿菌痢等症。

鸡心:能够补心养心,和血安神。适用于心慌气短,出汗乏力,心烦失眠,低热盗汗等症。

<<忌食用>>

高血压食:忌食鸡头、鸡翼、鸡脚
感冒未清者:忌食鸡
食鸡蛋宜熟食,10%鲜蛋中,含有细菌,霉菌或寄生虫卵。
饮鸡汤时,应连鸡汤中的汤料 (鸡肉) 一并进食, 因汤中之营养还未全部从鸡内中释出。

回答2:

""鸡尖是指鸡尾部那块桃形带骨的肉,即肛门上方的三角状肥肉块。又称"鸡屁股"、"鸡臀尖"、"禽尖翅",大连人称之为"鸡三角"。鸡尖含有优质蛋白和少量脂肪,并且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所以有一部分人对此物情有独钟。很早以前,鸡三角就在大连副食品商店设有专柜出售。鸡三角在加工前先将残留的毛桩钳净,入清水漂洗干净后,可清炖、可红烧、可油炸、可熏、可卤,是佐酒下饭的佳品。若是用竹签穿成串,在火上烧烤,更是香气四溢,诱人食欲,吃上一串,满嘴流油,味道好极了。鸡尖指的是"鸡尖翅"并非"鸡翅尖"。

人说"鸡尖",学名"腔上囊"。这是概念不清,事实上鸡尖不叫腔上囊,鸡尖与腔上囊是两码事。在解剖学上,鸡尖是指有尾椎骨[1] 和长尾羽的部位,它是由腰椎骨、荐骨、数个尾椎骨和髋骨组合而成。5~6枚尾椎骨游离向上弯曲,最后一枚尾椎骨特别发达,称为"尾综骨",其活动性很大。尾椎骨周围有肌肉(横纹肌)附着,肌肉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充填。鸡尖外被皮肤,皮肤除长有羽毛外,无汗腺和皮脂腺,只有尾脂腺(尾上腺)一对,位于尾综骨背部皮下,呈微黄色,椭圆形。这是一种单管状腺,分泌脂性物质,经排泄管开口小腔,再经一至数条输出管开口于小乳头上。尾脂腺的大小因禽的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水禽尾脂腺较发达,常用喙啄取分泌物涂润羽毛。可能有人误将尾脂腺当作腔上囊,其实腔上囊位于盆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