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制是长子袭亲王,但遍观清史,真正长子承袭的很少,而且可以看出多是由比较喜欢的儿子或比较受宠的妻妾所生的儿子承袭。
亲王的儿子中除了一个袭郡王外,其他儿子按出身的不同被授予不同的爵位,不过这个爵位要考封,而不是一定会封。如果考试不合格的话,就不会被授予爵位,等同闲散宗室。
按规定,亲王嫡福晋所生的儿子考封为不入八分公,侧福晋所生的儿子考封二等镇国将军,妾媵(另室所居)所生的儿子考封三等辅国将军。无论是嫡、侧福晋还是妾媵,都是要在宗人府登记的,如果与没有登记的女子生下的孩子,那是不会被承认宗室身份,更不要说爵位。
不过,有几种情况例外。一是铁帽子王,那是世袭的王爵不降封;二是该亲王比较受宠,他们的儿子经常仍然袭封为亲王,再往后才降封郡王、贝勒等,比如裕亲王福全、定亲王永璜(他们的儿子、孙子都袭封亲王),恒亲王允祺、和亲王弘昼(他们的儿子都袭封亲王);三是不受待见甚至是得罪过皇帝的亲王,儿子往往连郡王都袭不到,比如恭亲王常宁(儿子袭封贝勒)
楼上说的有不当之处,一般亲王的嫡长子是不能袭亲王爵的,只有铁帽子王嫡子世代袭亲王爵
清代爵位可以按从长子到次子,女儿,从直系亲属到旁系亲属,按继承顺序,继承爵位,一个爵位只能有一人继承,继承人还必须通过官府举行的科举考试,否则没有继承权。也就是次子爵位比长子低一级。
亲王的大儿子可以袭一个郡王.其他的儿子没有爵位
比如 亲王爵
嫡子袭亲王
余子袭不入八分公爵
侧福晋侧室子袭二等镇国将军
别室所居妾子袭三等辅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