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出自南宋女词人朱淑贞的《菊花》。
《菊花》
宋·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翻译:菊花吐蕊有红有白,晚秋时节更能绽放得如此绚烂。宁愿留在枝头孤芳自赏老去,也不同枯死的黄叶般随风摇摆。
这首《菊花》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成为激励后人的名句。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后人将她与李清照、薛涛、唐婉等人并誉为“中国历代十大才女”。她的婚姻很不幸福,但是她敢于离经叛道。这首《菊花》也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成为激励后人的名句。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 [1] ,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
出自南宋女词人朱淑贞的《菊花》。作者是 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一部<断肠集>超越同时代文人的爱情意识,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
世上有一种斗争,虽然最终注定失败,却因精神的美丽而虽败犹荣。 作为女人,没有不希望青春永驻的。但残忍的是,所有的女人,无论她有多大的雄心壮志,最终也免不了会老去。青春永远只是生命中的美丽过客,绽放到极致却又结束得太仓促,来不及缱绻情长,便倏然离去。但所幸,还有精神,还有女人味。
女人味应该是女人追求的一种永恒的精神,失去女人味的女人就好比鲜花失去了水分和香蕴。 青春原本易逝,失去无须扼腕;但如果任由举止粗俗、精神荒芜,那么,心灵上的皱纹比脸上的皱纹更让人痛心。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楼上的解释的很正确,我也很喜欢她,所以补充一下哦,呵呵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道出她失恋的伤感之情。她无法敌过顽固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市井商人为妻。婚后,她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精神生活十分贫乏,苦闷不堪。后来丈夫变心,她毅然写下一首《断肠词》: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怨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却无下交; 皂白何须有;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言相思一撇消. 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朱淑贞的丈夫只是个小官吏,他主要是混在商妓之中,那天他竟然把一个妓女带回家中,这个妓女长得也还标致,显得十分的放荡风骚,她的胸部突起在敞开的衬衣里,露出粉红色的肌肤,朱淑贞的丈夫刚喝完酒,醉薰薰的,他当着朱淑贞的面把双手伸进那妓女的衬衣中, 乱摸她那对几乎要把内衣胀破的奶子,那妓女发出欢快的尖叫声,朱淑贞气得脸色煞白。一天,她丈夫又醉酒回家,把卧房吐得满地污秽,像一只满身污泥的猪躺在床上。后来他丈夫竟还动手打她,她太伤心,她无法忍受,她只得与她的丈夫分离。 鸥鸳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朱淑贞必竟是朱淑贞,她仅以文绘绘的诗句来表达她的血泪心酸。 朱淑贞是有名的才女,她的诗词足可与李清照比美,共同辉耀着宋代的文坛,当时宰相曾布的妻子魏芒正寓居在京城汴梁,也过着寂寞的日子,也是位善于作词的女子,于是甘愿折节下交,千里迢迢地把朱淑贞接进汴梁,吟诗填词,常常是盛筵欢笑,歌舞助兴,她成为了曾 布夫人魏芷的座上客,也交往了一些贵族夫人,生活过得多彩多姿,但总丢不开那一份失落的情绪,她写道: 占尽京华第一春,清歌妙舞实超群; 只愁到晓人星散,化作巫山一段云。 但汴梁城的活动毕竟拓宽了她的生活视野,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中她遇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人,仿如枯木逢春,她重放生活的光彩。在含烟带露的黄梅季节,她来到湖上与恋人相见,一块游玩;在朦漾的细雨中,两人携手漫步欣赏着湖中的荷花,他们来到了极其僻静的去处, 坐下来,窃窃私语,相亲相爱,她娇柔妩媚,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爱情烈火,她不顾一切地倒入恋人的怀抱之中,任他拥着,揉着,在默默不语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人间美好恋情的幸福。“妖娇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时她格外爱惜美好的春光,她希望那楼外千条 万缕的垂杨,系住春光,即使是春一定要归去,留不住的话,也要因风随春去看看春到底归到什么地方去,可是春一定会离去的,待到春深,绿满山川,在潇潇的雨水中,听那杜鹃的哀鸣,这时把酒问春,春是不会回答了,给人留下的是凄然,茫然,当时朱淑贞沉浸在浓浓 的恋情中,对人生的短促,青春易逝感叹不己。 历来只准男子狎妓,女子尽管是为了追求纯真的爱情,只要不是按封建伦理来行事的就会有人出来咒骂,有些人把朱淑贞在汴京城的生活说成是“桑淄之行”,甚至贬她为“泆女。” 朱淑贞正沉浸在晚到的爱情中,而金兵却攻破汴京,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她和爱人在战乱中离散,她只身回到浙江钱塘的娘家,她的父母认为女儿丢掉了家庭的脸面,把她写下的诗词一把烧掉,今天留传下来的,已百不存一,有人把它辑录起来,叫做《断肠集》。 回到老家后,她依然盼着心上人能寻来,她渐渐地老了,她日益感到人事的无常和空虚。朱淑贞“每到春时,下帏跌坐,人询之,则云:‘我不忍见春光也。’盖断肠人也。”这是当时人真实的记载。 她在《减字木兰花,春怨》中写道: “独行独坐,独唱独酌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说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最后她在伤心、寂寞中死去,人们也不知她究竟死在哪一年。 注:(*)处应缺一字,待考。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宋·朱淑贞) 赏析:作者是清代著名女词人,后人将她与李清照、薛涛、唐婉等人并誉为“中国历代十大才女”。她的婚姻很不幸福,但是她敢于离经叛道。这首《菊花》也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成为激励后人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