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是收集消化道的腹内段、脾脏、胰腺和胆囊的静脉血液到肝脏的血管。门静脉起始于第二腰椎水平,它刚好位于胰颈部的后方,是肠系膜上静脉与静脉汇合向上的延续。肠系膜上静脉(直径0.78cm)主要由引流小肠的全部静脉形成,回结肠、右侧结肠和结肠中静脉也都汇入其中。它走行于肠系膜的根部,在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与脾静脉汇合。脾静脉(直径0.94cm)起源于5到6支回流脾脏血液的分支,它们在脾门处汇合形成单支直行的血管并在胰尾处与胃短血管汇合形成脾静脉主干。脾静脉横向走行,与左肾门相近,位于胰体和胰头之内,收集胰体尾部的大量属支。左胃网膜静脉在脾脏附近汇入脾静脉,而收集左侧结直肠血液的肠系膜下静脉(直径0.24cm)常常在脾静脉的中三分之一区域内汇入。有时(1/3的个体)肠系膜下静脉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或是其与脾静脉的汇合处。门静脉主干在向肝门走行的途中接受(在一些变异者)胰十二指肠上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及胃右(幽门)静脉的汇入。50%的个体中胃左静脉(冠状静脉)在门静脉的起始部汇入,而在另外的50%中发现它汇入脾静脉而不是门静脉。冠状静脉沿着胃小弯向上走行,并且收集一些食管静脉的血流。
门静脉系统把所有胃肠道的血流运送到肝脏中,因此,在正常个体中所有上述静脉的血液都流向肝脏。最后一个属支汇入后的那段门静脉走行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的游离缘)内肝管和肝动脉的后方区域。在入肝之前这一段门静脉的长度大概是6~8cm,直径是1~1.2cm。门静脉没有瓣膜,因此压力可以自由地回传到汇入的属支。门静脉压正常波动于5~10mmHg(取决于测定的方法)之间。正常饥饿状态下肝脏的血流量大约是1500mL/min。在人体上所能获得的最准确估计是大约2/3的全肝血流和大约1/2的氧耗是由门静脉供应的,剩余部分则由肝动脉来供应。肝脏的双路供血使它可以相当耐受缺氧。因此结扎门静脉不会导致肝细胞的坏死。同样,意外结扎肝动脉或是其主要分支并不一定会导致肝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