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会怕秦桧,赵构为什么每天靴子里都藏着匕首呢?

2025-04-28 09:49: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史书上记载的一些事情,不能不加以辨别地全部信以为真。

我们首先看这个故事的出去。

我们先看看这句话的原话:“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

意思是说,秦桧死后,赵构对亲信杨存中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靴中藏刀了!”原话的关键不在这一句,而在后面的“其畏之如此”,说赵构畏惧秦桧到了这个地步。

毫无疑问,这句话是说明秦桧很强势,是想说明秦桧的可恨的,而写史者这般做通常就有一个潜规则:为尊者讳,不乏为赵构脱责的嫌疑,反正秦桧都死了。

这个故事不见于《宋史》,而见于《宋史纪事本末》,这是明朝的书。

明代的冯琦、沈越都写过宋史纪事本末,只是均未完成,后来二人的弟子请陈邦瞻将二人之书加以增订。陈邦瞻将二书合为一编,这便是《宋史纪事本末》。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宋代人的史籍中没有记载这个故事,元代编写的《宋史》中没有这个故事,偏偏到明代才有这个故事。

很明显,这个故事不是明代人新考证出来的,要么明代人在那个不为人知的前人的书中新看到的,没有就是新编出来的,后者可能性更大。

很多历史都是后人不断添加“佐料”的结果。

为尊者讳,向来是史家惯用手段,尤其是为帝王讳。

这个美其名为“春秋笔法”。

明代人在岳飞墓前树立几尊跪像,按理赵构会是其中之一,但是他是帝王,只能树立秦桧等人的跪像。

同样的道理,史学者用“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来显示秦桧的恶,也是让秦桧给赵构背锅,你看赵构很畏惧秦桧,一切坏事都是在秦桧胁迫下做的,赵构很无辜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真实可信度。

退一步讲,明代人写的这是故事是真实的,那么赵构真的畏惧秦桧到这个地步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只看杨存中这个人就知道了。

杨存中,本名杨沂中,出身将门,靖康之变是曾领兵勤王,绍兴二年任神武中军统制提举宿卫亲兵,这是赵构亲自选定他为亲兵首领的,可见赵构对他的信任。绍兴九年(1139年),迁任殿前副都指挥使,成为禁军大将。绍兴十二年赵构赐名为杨存中。

可见赵构极度信任杨存中,让他执掌禁军保护自己的安全。若是他真的畏惧秦桧或对秦桧有所怀疑,他最该做的事情是找杨存中商议,或让他加强宫中警卫,或找他安排武士采取些行动,断不会自己在靴子里藏匕首防身。

且不说这样没多大用处,就是事后对杨存中说这样的话,杨存中听了后会这么想?

摆明是对杨存中的不信任呀。

所以赵构在秦桧死后的这句话很不可信,虚构充分很大。主要就是为赵构推脱责任的,这是后人为尊者讳的惯用手法。

即便赵构真的这么说过,我个人感觉那也是自己采取主动,撇清责任,让死了的秦桧发生一些剩余价值,在替他背一下锅吧。

赵构和秦桧向来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我是微史春秋,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