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 中国离汽车强国有多远

2025-02-24 08:53: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海车展开幕前的官方论坛上,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观点: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合资自主”曲线强国
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这时似乎该是建立自身品牌、占领海外市场的时候了。关心中国汽车业的人恐怕都在思考,强国之路需要走多久呢?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澄清:何为自主品牌。
只有真正的民族品牌,才算得上是自主品牌。1984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整车制造的合资公司,合资品牌从此在中国市场走俏。
现在看来,走合资路线,虽然付出了市场但没有换来核心技术。需要被肯定的是,它的确带动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今年车展上看到的积极信号是,
标致首次启用中国设计团队负责其全球新款概念车SXC的内外造型设计。而大众汽车的董事也在车展期间表示,未来会将上海大众的研发体系融入其全球的研发体系中。
可以说“中国创造、行销世界”的趋势已经显现,分析人士对此提出了“合资自主”的理念。
笔者认为,对于“合资自主”的认可,应该说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也就意味着,跨国公司有条件将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通过中国创造、海外营销,有助于让更多本土的设计师参与到全球汽车产品的研发中,曲线实现中国汽车的强国之路。
不过,中国政府似乎希望加速这一进程。今年年初曾有外国汽车公司高管称,中国政府开始限制合资公司在华扩张产能。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希望在“合资自主”的基础上,将合资品牌转变成自主品牌。
强国之路充满艰难
在今年的论坛上,资本收购外资品牌被作为强国之路的另一措施提出来。其中,与会领导举出的成功例子便是吉利收购沃尔沃。
然而这条路走起来同样艰难。一方面,尽管中国有了资金,但国际上可供收购的优势资源极为稀缺;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长期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欠缺在海外市场采集信息的能力。
另外,海外收购之后,用多久可以消化收购的品牌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收购的结果是否双赢,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方面的沟通磨合,另一方面,还要看中国政府给予民企的空间与支持有多大,民营汽车企业能否承受得起若干年短期利益的牺牲。如果产业政策过早、过度倾向于国有资本,民企并购之后的路也会相当艰难。
民族品牌是立足之本
在强国之路上,另一个策略是振兴民族品牌。对于中国而言,要让民族汽车品牌在国际上立足,需要漫长的时间。
如今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大部分还停留在“廉价低质”上。今年的车展上,长城提出计划在2015年打入美国市场。可以说,长城在美国的表现,将会对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在国际上的口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城汽车的总裁王凤英预计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强国之路大约需要10到20年。
从企业的层面讲,这样的预测应该说是谨慎而合理的。对于政府来说,如果想要不拖延这一进程,恐怕首先需要在中国市场打好“中国造”这张牌,尽快地升级各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否则,中国汽车业的强国之路恐怕要在10年、20年的基础上继续延期了。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文章 原题:中国成“汽车强国”仍需时日(本文来源:网易汽车综合 作者: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