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民办教育:政府如何做才叫大力支持

2025-04-26 22:20: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民办教育生存智慧系列② 民办教育的发展已进入非常关键的时刻,依然处在强势的公办教育的夹缝中,发展的艰难不容忽视,发展的态势不容乐观。 政府如何做才叫大力支持 余拱燄 ●公办教育要面向市场,然而没必要去同民办教育争夺市场,更无必要去垄断市场。 ●那些有教育选择要求、有选择可能性的教育市场应该让民办教育去开发。 ●政府有责任拓宽民办教育的市场空间,调节民办教育的市场供求。 ●政府应把本该属于民办教育的市场还给民间,支持民办学校自主地发展。 ●民办教育机构应该是教育科研的一方沃土,是产生教育家的理想园地。 ●如果民办教育的比例达不到五个百分点,中国教育的大繁荣是句空话。 政府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就要为民办教育发展的环境扫清障碍,要在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时刻为其指明方向。一句话,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政府就得为民办教育保驾护航。 支持开发教育市场 可以说,公办教育是向社会配给公平性的教育资源,而民办教育则是向社会供给选择性的教育资源。笔者认为,公办教育不是没必要面向市场,而是没有必要去同民办教育争夺市场,更无必要去垄断市场。民办教育启动初期,有句流行口号“要择校、找民校”,很有道理。民办教育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中教育选择的产物。那些有教育选择要求、有选择可能性的教育市场就应该让民办教育去开发。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眼下的现实是,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公立学校受到利益的驱动,通过举办民办教育的方式来设租,在“整治乱收费”的形势下开辟另一条收费的“安全通道”,搅乱了教育市场。这不仅助长了教育腐败,损害了政府和一批名校的形象,而且正在损害民办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 客观地说,民办教育在人们的教育选择中,并不是主流选择,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站在宏观管理的高度,支持民办教育,就是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政府有责任完善民办教育的市场机制,拓宽民办教育的市场空间,调节民办教育的市场供求。 实践证明,民办教育对市场机制的充分利用,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育资源的约束,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教育市场的游戏规则。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学前教育社会化都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空间,吸引国外学子来中国留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选择的补充方式等都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政府支持民办教育,就应把这个本该属于民办教育的市场还给民间,支持民办学校自主地开发。切不可一面说支持民办教育,一面又把这个市场转手交给自己开办的公校。教育的垄断不可能带来教育的发展,只会造成教育的腐败。 大力支持自主办学 民办学校不花国家的财政经费,因而享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能够自主招生、自聘教师、自主确立学校发展方向等,然而这种自主权被限制。支持民办学校自主办学,就应该在民办学校坚持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进行学制的改革、办学模式的改革,放手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课程、选择教材。 笔者认为,民办教育机构应该是教育科研的一方沃土,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实验场所,是产生教育家的理想园地。造就中国本土的教育家,创造中国特色的理想教育,民办教育大有作为,政府必须支持。 民办学校应运市场需求而生,就应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调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民办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市场有何种教育选择,民办学校就提供相应的教育供给;需求量与供给量发生了矛盾,就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家长中意于所期望的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就要热忱地为其服务,不应受到招生地域壁垒的限制;投资者愿意与谁合作办学,促成他们联姻才是正道。 支持民办促进公办 民办教育萌发以后,对于公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民办教育面向市场提出了“教育服务”的理念,这对长期垄断教育的公立学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今天的公立学校也不得不考虑“教育服务”的问题了;民办学校灵活的用人机制,使公立学校看到了激活教师队伍的希望,也着手进行定编、定员,着手进行竞聘上岗了;民办学校曾以“一流的设备设施”吸引家长,公立学校在政府的呵护下,办学条件改善的速度和标准的提高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民办学校为了生存狠抓质量,政府则不断地改造薄弱学校,公立学校也重视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民办学校为了发展广泛地进行社会宣传,也迫使公立学校不得不借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地包装自己、推销自己。 总之,公立学校昔日教育老大的座椅不稳了,他们不得不着手自己办学模式的重新定位、办学策略的重新审视、办学方法的重新调整。愚以为,这既是冲击,也是促进和发展,国家提出的“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的深刻内涵就在于此。 必须看到,只有加速公办教育的改革,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才有希望。如果政府能下决心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逐步推向市场,该断奶的就断奶,该不包的就不包,更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环境的营造;如果公办学校的教师都能实行全员聘任制,民办学校自由选择教师的余地就更大了;如果公办教师的福利保障都推向了社会,民办学校的教师就更安心自己的岗位了;如果政府不是人为地划分重点校、薄弱校,提供社会的教育是均衡的公平教育,就能真正地实现“要择校、找民校”了。 愚以为,形成这种局面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政府的态度和作为。今天我国的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数量不是大大地发展了吗?然而并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民办教育如果能占到整个教育的十分之一、五分之一,那时中国的教育也许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教育了。如果民办教育的比例达不到五个百分点,中国教育的大繁荣,中国教育的强势也许是句空话。 支持和扶助民办教育的发展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政府的作为,人民的寄托,夹缝中生存的民办学校在期待着,困境中工作的民办教育工作者在盼望着,关心中国教育前途命运的人们在呼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