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公德得理解?

社会公德我们应当如何让理解?300字左右就OK
2025-04-24 23:57:0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现在的标准答案

1、社会公德的定义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华社2001年10月24日发布。

2、社会公德的规范

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爱护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

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华社2001年10月24日发布。

3、相关的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在中国已经系统化、精炼化,熟记这些规范,不但有助于应对一些重要的考试(考核),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立身做人。

①个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④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概念的历史演变

1、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地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改称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2、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相对应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个人修养是一个人是否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品性和具体表现,即道德修养。”

3、(社会)公德和私德相对应

“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尤西林,漫谈公德与私德——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建设,《学习时报》)

有人认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首先使用公德概念并对公德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的学者。他认为中国传统伦理偏重于个人的修身养性(束身寡过)和个人与个人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私德,忽视了个人对社会与国家的道德关系——公德,“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并认识到了私德与公德功能上的不同。私德的功能是“人人独善其身”,公德的功能是“人人相善其群”。

三、笔者的几点浅见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道德的分类和制定的规范是科学的、实用的。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分类侧重于空间,兼顾时间。

家庭美德是在家中和邻里的范围内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主要在公共场所)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在任何时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可以简称个人品德,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相对应。

2、在道德教育(教学)和宣传中不易再使用“公德”和“私德”的概念,要完整地使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科学的、规范的概念。

回答2:

首先,我们自身要学守则、懂规范、养习惯。只要我们人人都多一点公德意识,多一些文明举动,多一些文明习惯,我们的社会肯定也会更加和谐、进步!我们应该也可以自觉做到:走在马路上,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乘坐公共交通时,尊老爱幼、礼让他人;人多等候时,按秩序排队;在公共场所,不乱涂乱画、不大声喧闹;丢垃圾时,能多走几步、多花几秒时间让垃圾入箱并分类。我们都是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我们应该也能够学会自律、约束自己、做好自己!
其次,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和教育,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法规。对于典型的文明事迹或人物,媒体平台应该大力宣传,弘扬优良的传统美德,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而对于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也要从舆论上加以批评、引导,从经济上进行处罚。因为有时候,一味地用文明的口号去倡导文明,未必能形成文明的自觉。而在倡导文明的基础上,制定规章制度加以强化,也许能让文明形成力量更深入人心。目前,我国的社会公德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对一些达不到行政处罚、法律处罚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存在“真空”,我们的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借鉴、参考国外一些成功的作法:如德国对于不文明行为的罚款是明码标价的,比如乱扔旧冰箱罚300马克;乱扔废轮胎最高可罚1000马克等等;在美国, 乱扔杂物不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有时还是犯罪行为。
公共场合的文明与每一位公民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入手,不断养成社会公德意识,自觉摒弃不良文明习惯,文明做人、礼貌待人、文明行事,才能蔚成风尚,才能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才能更上一层楼!

回答3:

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保护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遵纪守法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回答4:

对于公德,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是它却在主宰着我我们的生活。可见,功德二字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所谓功德,就是在生活中大家共同去遵守的一个约定,它没有什么法律的定义,但它的用处是大国法律的一种生活约定。在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法律的管辖内,更是在公德的约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