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烈日炎炎,热不可耐,而地下深处却清凉爽快,舒适异常。地上和地下的温度不一样,原因何在呢?这主要是土壤传递热量的功能差有关。盛夏最热的时候,地面上热波不能很快地传递到土壤深层,只能慢慢地向下传递。地下层离地面近,最热期的到来和地上最热期的出现时间比较接近;离地面愈远,最热期的出现时间和地面相差愈大。同样,当地面上最冷的时候,冷波也不能很快影响到土壤深层,因而地底下出现的最冷时期要比地面迟得多,由于地面上最热的时候,土层深处清凉爽快,地面上最冷的时候,土层深处温暖宜人,因此井水和较深的地下水是冬暖夏凉的。 井水冬暖夏凉,于是人们以为冬天井水温度比夏天的高,其实正好相反。如果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冬天和夏天的井水温度,冬天的比夏天还低3-4℃。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们感觉井水冬暖夏凉,是相对于当时地面上的温度来说的。炎热的夏天,地球表面直接受太阳的照射和气流的影响,温度升高很快。而地下的泥土只能通过上层泥土从大气中吸热,由于泥土传热很慢,因此地下深处的温度要比地面的温度低, 所以井水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低。假如把井水提到地面上,就觉得特别凉。 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的温度降低很快,常在0℃以下,湖面的水就要结冰。由于地下深处的泥土不能直接向空气中散热,因此地下温度变化不大,井水的温度就比地面上高。这时把水提到地面上,就觉得比较热。 井,自古以来就有了。在农村,在小城镇,都有许多井,是人们利用地下水的标志。当然,井水不能直接饮用(除洗涤用外),它含各种杂质比较多,必须用明矾等经过沉淀后,才能煮开饮用。 用过井水的人,都有这样经验,就是井水“冬暖夏凉”。难道井水会自动调节温度?不是的,井水冬暖夏凉只是我们人的一种感觉,而不是井水本身真的冬天变暖,夏天变凉。 其实,井水的温度,在一年四季里变化并不大。原因主要是处在地底下的水受地面上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小。夏天的井水同冬天 的井水,其温度的变化,最多在3~4度之间。 而地面上,夏冬的温度变化很大了。 冬天,地面上的温度降得很低,而变化不大的井水,要比地面上的空气的温度高得多了,所以我们一摸上去,觉得是暖暖的。 反过来,到了夏天,地面上的温度升得很高的时候,而井水却要比地面上空气的温度低得多了,所以我们一摸上去,觉得凉凉的。 不光是井水会给人冬暖夏凉的感觉。就是地下水、山洞、地窖,都是这样的。人们利用这一点,可在冬季把水果、蔬菜储藏在地窖里,以防冻坏,夏季则可防腐。 井水的温度 一般水井的井水年平均温度在8摄氏度——15摄氏度之间。其温差幅度要比地表面上的水(如江、河、溪、池等)小得多。这是因为井水低于地面数米,有的低10多米,地表层阻拦了外界气温的影响。夏天,气温达35摄氏度以上,井水温度虽也有所上升,但比地表水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喝、用井水,倍感凉爽。在冰箱普及之前,许多有水井的人家把西瓜、苹果等水果放在网线袋里,用绳系住悬放至井水里,待几小时后拿出来吃,冰凉可口,滋味无限。夏天一些需过夜的食物,一般可放在篮中悬挂于井中,能保持新鲜不变味,可以说,水井是一个“天然冰箱”。冬天,天寒地冻,地表水结冰,水温在0摄氏度左右,而井水受地层保护,水温降低不多,这就是人们常见到的冬天提出的井水还冒着气,水也没有自来水那样冰凉刺骨的感觉,用它洗菜、洗衣一点都不觉冷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