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隋朝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5-04-25 23:37: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隋朝建国时,由于经历了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以及士族豪强地主大量隐占人口,政府掌握的户口只有450 万左右。经过开皇初年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实施,以及政府对户口清查和管理工作的加强,使大批逃户、隐户又成为国家的编户。到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在长江以北隋政府统治区的在籍户口已增至600 多万户。灭陈后,又得江南50 万户,总户数达到700 万户左右①。至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又增加到890 万户,4600 万口①。17 年间增加了29%,平均年增长率为14‰。户口的迅速增加,除了隋政府继续括户,括出许多逃亡人口,以及从地方豪强隐占下夺得许多荫庇人口外,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殖。这是社会较为安定,经济日趋繁荣的结果。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这样高的人口增长率是很突出的。
  人口的增长与农业的发展分不开。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促使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垦田面积不断扩大。据《通典·田制》载: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垦田面积为1900 余万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 年),已增至5500 余万顷。20 年间增加了3600多万顷,增长率为190%左右。显然这个数字明显夸大,不够准确,但当时耕地垦田面积的激增,当是可以肯定的事实。从中也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隋朝府库中才积储了数量庞大的粟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