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电影《浪潮Die Welle》的一些疑惑

2025-02-25 23:16: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很高兴这位同学能对这部电影深度地思考。

我的个人理解是: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标榜的增加凝聚力的东西(比如制服、班歌等),没几个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电影中他们也是乐在其中。集体主义的力量很大,他们可以威风地赶走混混流氓可以以集体的名誉为所欲为。你有没有注意最后他们在剧院里为他们的集体体制欢呼?这就是这种凝聚力的甜头使他们晕头转向,而其中有人极力愿意继续这种模式,甚至不惜任何代价……可是如果这种力量一旦被野心家利用呢?

德国人拍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也是对二战的一种反思。 我们都知道日耳曼这个民族应当算是个不错的民族,可是他们曾一度使世界变得灰暗。二战后有人说,德国士兵十分优秀,遵守命令,他们在战争中团结一致,行进有序……可惜优秀的民族在希特勒这个疯子手中走向了歧途!

所以说,集体主义虽然没什么不好。可是如果整个集体的方向选择错了,又或者是这个集体被野心家利用,那么这个集体不是成为“烧火棍”就是成为“屠刀”。

德国人热爱思考。他们在战后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认真反思。这部电影,中国人也完全可以加以参照和反思。

回答2:

狂热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它一旦散播开就像瘟疫一样不容易消除,群众运动一旦反动起来,它的走向和控制是难把握的,在《浪潮》的最后,电影中的教师并没有像真实故事里的教师一样控制住局势,“悲愤在希望即将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而这愤怒最后导致了惨剧的发生。德国人有意给出的这个结局,似乎是在提醒人们,狂热这种东西一旦养成猛兽,是可以反噬的。在《浪潮》里让我十分吃惊的一点,是教师复制了很多纳粹控制党徒的手段,竟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正常的一部分,比如教室里重新排列桌椅的方式,比如学生们要穿校服,要喊口号,好学生和差学生被安排在一起坐,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反复被宣讲的集体主义,集体荣誉感。对了,还有踢正步,踢正步的奥妙在于“让人心无二用,踢正步可以扼杀思想。踢正步可以泯灭个性。”
  
  这些东西再熟悉不过。也让我触目惊心,看看他们都对我们干了什么?这也让我想我们的一些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这些生活在民主的国家里的孩子因为一时的蛊惑而成为了狂热分子的话,那么我们的年轻人,只能是比这些孩子更无望的年轻人,而我们的教育又是什么教育呢?我们这个国家又是在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我们造就了什么样的狂热分子,这片土地上有多少失意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自由,也看不到希望,按照霍弗理论,他们都是群众运动的潜在皈依者,只要动用宣传的力量,给他们指定出一个“魔鬼”,他们就可以扑过去,用最残忍和粗暴的方式去撕咬。霍弗说,“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的自由——一种无愧无疚的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而那些赤贫中的年轻人,他们甚至连这样的狂热也不曾持有,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去跳楼。

回答3:

我觉得是因为虽然我们在形式上统一了,但那些共同性原则并没有深入到我们内心,我们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电影中的人,他们是发起者、参与者,所以他们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狂热。

回答4:

本片基于1967年美国加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当时主持这个实验的教师 Ron Jones 主页上对此事的描述
http://www.ronjoneswriter.com/wave.html

很遗憾,这就是真实的人性。你说的“独裁体制是基于集体主义、极权主义、专制主义三大要素上”只是一种理论。而本片以及片子背后的真实故事可以说就是对这种理论的一种否定或者证伪。
毕竟社会学理论不像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点。即使自然科学理论也是在不断修正甚至否定自我的。所以不要读了一些理论书籍就以为掌握了所有真理,呵呵。

回答5:

因为德国的孩子从小从来没经历过我们这些,所以很简单,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