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逊帝.名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1967年).字浩然.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英文名亨利.满族.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0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总理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居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1917年6月.张勋带领辫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12日.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奥斯卡金奖.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 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党和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华龙陵园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 溥仪生前就有入土为安的愿望.清西陵也是溥仪生前就确定了的葬身之所.溥仪葬入此陵园.是他的第五个妻子李淑贤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贤亲自主持办理的.同时.李淑贤女士还希望自己逝世后能与溥仪合葬一处.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女士去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合葬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溥仪史称逊帝.也称宣统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附:李淑贤愿死后合葬 1994年.原籍山东泰安的海外华人张世义在易县西陵境内投资修建陵园.命名为华龙皇家陵园.并与溥仪的第五位妻子李淑贤联系.商议将溥仪骨灰迁葬于陵园内.李淑贤女士为了完成溥仪的遗愿表示同意.同时.李淑贤女士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希望自己逝后能与溥仪合葬一处.张世义当即应允并.表示完成这些事的一切费用由他支付.两厢情愿并签署协议书.李淑贤返京后即到八宝山办理迁葬溥仪骨灰的手续.并确定在1995年1月26日将溥仪安葬清西陵. 溥仪选妃时.一共看了四个人的照片.他觉得[每位都有个像纸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实在也分不出俊丑来".婉容成为皇后.把文绣挤成妃子.是皇太妃斗争的结果.婉容猜嫉.排挤.诅咒文绣.虽然得逞.却使溥仪心生反感.其后婉容与下人李体育.祁继忠私通并生下一女.此令溥仪大为恼怒.让人将新生儿填进锅炉烧化.后来.婉容由于吸毒导致病弱不堪.于日本投降的第二年病死在长春. 文绣不到十四岁就来到溥仪身边当[宫妃".后来文绣冲破禁锢.历经艰难.与溥仪实现离婚.这种[休夫"的胆气和行为.在中国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子.<我的前半生(全本)>中首次披露[文绣离婚与清室立约"的图片. 溥仪为了惩罚婉容.把新[贵人"谭玉龄[像一只鸟似的养在宫里".后谭玉龄因其天真直率的性格.赢得溥仪好感.谭玉龄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伤寒而死.还是为关东军所害.至今还是个谜.<我的全半生(全本)>中披露了溥仪在谭玉龄照片背后的题字[我的最亲爱的玉龄". [福贵人"李玉琴.是溥仪坚决不要日本血统妻子的产物.李玉琴曾经在关东军大崩溃时.与溥仪一起共同逃亡.后来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李玉琴曾多次探望溥仪.通了许多信件.最后.李玉琴还是向溥仪提出了离婚. 婉容.文绣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后.皇妃.且同时入宫.生活内容交叉.谭玉玲和李玉琴是溥仪在伪满当[康德皇帝"时期册封的伪贵人.我们虽然不能承认她俩在伪宫中的名份.却不能不把这两位女士看作是溥仪的妻子.还有溥仪特赦后恋爱结 婚的妻子李淑贤.这几位女士.却共同经历了溥仪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作为清朝的皇后和皇妃.作为按清朝礼仪制度册立的伪贵人.她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现清朝的遗风.不能不留有爱新觉罗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绣和谭玉龄都出身名门望族.在清朝是被认为具有[高贵血族"的女性,李玉琴虽然生在平民之家.却曾长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里.她们是在中国兴旺了将近三百年而终于走向衰亡的爱新觉罗皇族的最后一批代表人物.我们研究皇族的败落.她们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证. 作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们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帮助丈夫实现[大清王朝"的中兴而做了种种努力.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步认清了日本军阀的嘴脸.婉容在鬼域中挣扎过.文绣因政治裂痕而跟溥仪分手.谭玉龄在枕边给丈夫讲述日寇的残暴.李玉琴在溥仪受日本窝囊气的时候给他唱歌.讲故事--她们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她们的生命的日历上写下了日本导演伪满的事实. 作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皇妃.[贵人"和妻子.她们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仪人生途程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从她们的经历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实.最可靠.与普通人一样食人间烟火的溥仪.而且能找到擅于在复杂形势中变幻脸谱的溥仪的真正政治面妃.因此.研究溥仪的生平也离不开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 作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义的妇女界名人.她们的喜悦和哀怨.她们的理想和结局.无不可以归放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当中.婉容.文绣和谭玉龄都是从血泪中走过来的.一个疯了.一个跑了.一个死了.她们的悲剧既是由封建社会道德观念酿成.也是外来侵略势力刺激.催化的结果.因此不能说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个人悲剧而是民族历史上一幕软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剧.李玉琴因与溥仪保持婚姻关系的十二年横跨两个时代.她才在经历痛苦与坎坷之后被新中国改变了命运,李淑贤则是作为公民的妻子而给溥仪送终的.他们夫妇间温馨的感情构成一幕永恒的喜剧.被这喜剧折射着的.当然是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观念溥仪被特赦之后.作为普通公民的溥仪与普通公民李淑贤结婚.这是溥仪最后一位夫人.这段婚姻一直延续到了溥仪去世.
爱新觉罗·溥仪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大满洲帝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袁世凯虽然当了皇帝,但不被历史承认。 1915年12月,在国会、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1993人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恢复了君主制,建立洪宪帝国,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但是,袁世凯的称帝遭到当时士绅名流的反对。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段祺瑞致电袁世凯:“恢复国会,退位自全”。帝国主义列强怕袁世凯称帝后中国会强大亦不断对他提出警告。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袁世凯在镇压失败后,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退位,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维护国家的稳定,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病逝,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是清,清朝最后的皇帝是爱新觉罗.溥仪。但是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后袁世凯又篡权复辟当了一回皇帝,不过没多久就被蔡锷的护国军给赶下台了。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后来孙中山推翻了专制统治,但是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想要复辟,重新建立专制主义,当皇帝,但是不被承认!
姓名:爱新觉罗·溥仪 在世:1906年—1967年(62岁) 在位:1908年—1912年2月12日(3年)清 年号:宣统 庙号:宪宗(恭宗) 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