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
勒温按趋避行为将动机冲突分为四大基本类型:
1.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
2.双避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
3. 趋避冲突
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动机冲突可以造成个体不平衡、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严重的心理冲突或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引起个体的心理障碍,对求美者更要注意一点。
4. 多重趋避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的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叫作多重趋避冲突。
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有利有弊。
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动机之间常伴有矛盾,勒温把动机的冲突分为如下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动机同样强烈,但条件限制,无法同时达到。例如:即想学英语,又想学法语,但时间精力有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例如:怕货币贬值,存钱会带来损失,又买不到想要的东西,此时内心的矛盾冲突。
3、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有利有弊。例如: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
4、双重趋避式冲突: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是有利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例如:两种工作,一种社会地位高收入低,一种是收入高社会地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