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意义

2025-04-02 08:10: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铀作为原子能工业的基本原料,自1789年被发现以来,为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铀资源是一种军民两用、高度敏感的战略资源,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及核电发展的资源供给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人类已迈入21世纪,构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和谐世界,是本世纪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铀资源对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铀资源的勘查和研究工作是各国地质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专业铀矿地质勘查工作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50余年来取得了较丰硕的勘查成果,已探明铀矿床数百个,累计探明资源量达数十万吨,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资源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核电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改善环境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具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国家核电发展规划,2020年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一定规模。核电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对天然铀需求的极大增长,我国已探明的经济型铀资源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资源保障尚有缺口。为此,我国铀资源勘查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尤其是加强高品位、大矿量硬岩型铀资源的勘查已经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铀资源勘查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找矿的预见性和成功率,必须坚持科研先行及“模式找矿”,实践表明“模式找矿”在铀矿勘查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山矿田地处中国华南铀成矿省赣杭铀成矿带的西南端,自1957年在该矿田北部发现903航放异常以来,相继开展了铀矿地质普查、详查、揭露等勘查工作,先后在相山火山塌陷盆地(Chen Zhaobo,1981)内发现了20余个矿床,累计探明铀资源量数万吨,预测潜在资源量尚有数万吨。为此,相山矿田历来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国内外广大地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

几十年来,在相山矿田已投入了大量的勘查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丰硕的勘查成果及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以往资料对矿田铀成矿作用的研究多是建立在勘查所揭示的客观地质现象观察及矿田内各类分析测试数据基础之上的归纳和演绎。我们知道,成矿作用是源-运-聚的链式过程,成矿作用中的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迁移、矿质淀积过程是发生在开放-流动的体系中,即成矿作用过程是动力学过程(杜乐天,2001;张荣华等,2006)。由此可见,以往基于唯象学认识的相山矿田成矿作用的研究,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研究,并且缺乏系统性。

铀源、成矿流体运移、矿质聚集是铀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成矿作用不是这些要素的简单叠合,应把成矿作用作为系统来考虑,这些关键要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因而,从历史的、系统演化的角度和动力学过程对成矿要素开展系统性研究,才能深入剖析铀成矿作用过程。其成果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火山岩型铀成矿理论,也有助于深化铀成矿规律的认识及铀成矿机理的深入分析,而且可进一步完善成矿模式的建立。此外,研究成果对指导相山矿田新一轮勘查具现实意义,也可为相同成矿地质背景下老矿区找矿成果的扩大提供重要的借鉴。

本书依托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十五”科研专项“南方经济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及其远景预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铀成矿作用是源-运-聚的链式过程,着重于成矿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分析。从区域铀成矿物质的时空分布及历史演化对矿田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了成矿物质迁移的载体以及成矿物质在火山盆地“汇”区内的再迁移、再分配;对外生水参与铀成矿作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研究了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及成矿物质聚集机理,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指出了矿田进一步找矿方向,预测矿田西部和北部是值得开展新一轮勘查的重要靶区。

对以下关键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①跳出了在相山火山盆地内找“源”的思路,根据区域铀成矿物质的时空历史演化,认为早寒武世富铀地层是相山铀成矿的根本来源,富铀地层的熔融使得相山火山盆地成为成矿物质的“汇”区。②明确提出相山矿田成矿溶液来源为岩浆水和雨水的混合,但不同成矿阶段雨水成分进入成矿溶液的途径不同,早期(碱交代型)铀成矿溶液中雨水成分源自熔融岩石中含的降水成分,它们随岩石经熔融作用一道进入岩浆;晚期(萤石-水云母型)成矿溶液中雨水成分主要为成矿期(中生代)降水的混入,外生地下水以“湍流”运动形式进入成矿溶液,并形成有利于成矿的“混沌”区。③首次提出了相山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概念,火山岩浆期后热液系统水-岩作用造就了铀成矿过程,受区域构造-岩浆-地球动力学背景控制的相山火山岩浆期后热液系统的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在时间尺度上相对连续的50Ma的铀成矿作用。④在综合分析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考虑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来源及富集过程、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以及成矿流体运移、铀沉淀机理等因素,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铀的富集过程,岩浆期后热液系统演化也是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的过程,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促使铀沉淀、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