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母后皇太后的级别要高点,因为她是先皇的正室;但圣母皇太后是当今帝王的生母,所以实际上她跟吃香。
在清代,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嫡庶有别,接下来详细说明。
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二者都是皇上的“妈”,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要注意,母后皇太后一定是前朝皇帝的正宫皇后,是嫡妻;而圣母皇太后是皇上的亲妈但通常只是前朝皇帝的一般嫔妃,是母凭子贵。封建社会重视嫡庶观念,所以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很多朋友会顾名思义,一听到“母后皇太后”就觉得这个生母,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同治帝,她的生母是慈禧,他的爹是咸丰,咸丰的皇后叫慈安。公元1861年,31岁的咸丰皇帝驾崩,皇太子载淳即位即同治,这个时候慈禧为了弄权,联合慈安发动了辛酉政变,废除了顾命八大臣,从而开始了近四十八年的垂帘听政。这时,慈禧与慈安两宫并尊,尊慈禧为孝钦显皇后,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因住紫禁城西侧储秀宫得名);尊慈安为孝贞显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因住紫禁城东侧钟粹宫得名)。
日出东而落于西,东边为大,西边为次。这也是母后皇太后尊于圣母皇太后的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宫同时垂帘听政的时候,也是母后皇太后慈安坐在东边,圣母皇太后慈禧坐在西边。而实际上,东侧为尊还体现在具体的“权力”上,在整个同治一朝和光绪七年之前,慈安皇太后作为母后皇太后始终对与朝政大事有着最终的决定权,而慈禧太后只能负责一些朝政的日常和具体事务。
另外在清朝,还有一个特别著名的例子。也就是顺治帝,皇太极之子,他的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即后来的孝庄太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而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则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因为一些原因比如电视剧《孝庄秘史》等等,很多朋友认为孝庄太后的地位在历史上已经无人能出其右,但其实不是,孝端文皇后的地位要比她更高。原因和上面一样,还是因为嫡庶观念。
但其实这种两宫并尊的现象,也并非是清朝所创,它的历史源头在明朝。明宪宗的两位母亲,一个是明英宗的正宫皇后钱氏,一个是明宪宗的生母周贵妃被分别尊为两宫皇太后。 这是两宫并尊的开端。而在此之前,太后只能有一位,哪怕是儿子当了皇帝也不行。
所以,母后皇太后的级别要高于圣母皇太后的,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历史原因和深刻的封建社会印记的。
这道题目值得了解,因为它是一个历史知识点。很多人听都没听过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更不用说知道她们的级别高下了。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名词,有不少人凭感觉认为母后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其实这是错误的。
什么叫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出现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两宫并存的原因是因为皇帝并非先帝的皇后所生,而是先帝的妾所生。
皇帝登基后,他的生母以及先帝的皇后都升格为皇太后,为了将二者区别开来,才出现了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这两个名词。
其中母后皇太后是指先帝的皇后,而圣母皇太后才是指皇帝的生母。很多人以为母后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这是错误的,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清代最著名的两宫并存就是同治时期的慈安和慈禧两位皇太后并称,其中慈安是先帝咸丰帝的皇后,故尊称为母后皇太后;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谁的级别更高?古代社会嫡庶等级观念很严格,父亲的正妻才是子女的母亲,也就是说妾的子女不能喊妾为母亲,只能喊父亲的正妻为母亲。
所以,从理论上讲,圣母皇太后虽然是皇帝的生母,但她本身只是先帝的妾室,地位和级别都不如先帝的正妻母后皇太后尊贵。以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为例来讲,慈禧虽是同治帝的生母,但慈安的地位还是比慈禧更为尊贵,同治帝的婚配等人生大事是慈安说了算的。
但是在实际中,皇帝会更看重血缘关系,皇帝心里面还是会更重视自己的生母圣母皇太后,毕竟皇帝和生母之间才是有真正血缘关系的,这是我的看法,如有错漏请指正。
由于清代大部分的君主是生母并非是嫡妻,当君主继位的时候,如果生母和嫡母都还在世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清代两宫皇太后并列的情况。
一般来说,母后皇太后指的是君主的嫡母;圣母皇太后指的是君主的生母。
这两者之间的级别要说谁更高,大多数情况下还有礼法上都是认为君主的嫡母——母后皇太后级别更高。
因为这是因为在称呼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君主的嫡母被称为母后皇太后,就是认为,在礼法中认为,不管君主的生母是谁,君主名义上的母亲都是他的嫡母。这也是圣母皇太后谐音“生母”的由来。
在清代有比较有名的两宫皇太后并列的情况,有清代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时候,其嫡母博尔济特氏也就是后面被尊为孝端文皇后,其生母博尔济特氏也就是后面被尊为孝庄文皇后。因为清世祖生母博尔济特氏也是其嫡母博尔济特氏的侄女,在礼法和实际权力上,一般认为在孝端文皇后还在生的时候,要比其生母孝庄文皇后级别高。
在清代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时候,其嫡母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后面被尊为孝惠章皇后,其生母佟佳氏也就是后面被尊为孝康章皇后。因为孝康章皇后皇后早逝,再加上在礼法上,这一朝的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相比,母后皇太后的级别要高。
在清代还有一个朝代的两宫皇太后并列的情况,发生在清代的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时候,清穆宗的嫡母是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也被尊为慈安皇太后、东太后;清穆宗的生母是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也被尊为慈禧皇太后、西太后;这两位在称呼上也可以得出来是作为嫡母的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的级别高,不过在清穆宗时候,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去世,这个局面就被打破。
在清代的时候,皇位继承人制度不像明代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才有几个朝代出现君主嫡母和生母都在生并列的情况,其实,清代在入关之后也吸收了儒家思想,一般认为,君主的嫡母才是君主名义上的母亲,不管生母是哪位,一般还是嫡母为尊。
但是两宫皇太后并列的情况并不是首先出现在清代,而是在明代,明宪宗朱见深的时候,就有两宫皇太后并列的情况。明宪宗朱见深的嫡母孝庄睿皇后钱氏,是明宪宗的父亲明英宗的结发妻子,深明大义,在历史上有不少关于皇后钱氏美好品德的记载,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孝肃皇后周氏,在明英宗朝代是贵妃,在明宪宗登基之后才被尊为皇太后。
当然是母后皇太后的级别更高了。关键是性质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慈禧和慈安。
慈禧,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慈安太后,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诏封贞嫔;五月二十五日诏晋贞贵妃;六月初八诏立为皇后,十月十七日行册立礼。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后,载淳继位,为同治帝,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慈禧和慈安比?就是慈安的一个保洁!她儿子要不是同治皇帝,她连给慈安做保洁都不配。
这么说吧,慈安是咸丰皇帝的老婆,慈禧是最多算是个佣人。载淳继位后,为了提高他妈的地位,才给慈禧安上了个“圣母皇太后”的名号,而慈安则是名副其实的皇太后。
按照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咸丰皇帝只有一个老婆,就是慈安。剩下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母后皇太后,是只有先帝的正宫皇后才能享有的尊号;圣母皇太后则是先帝的妃嫔、现任皇帝的生母能享有的最高尊号。皇后是皇帝所有孩子法理上的母亲,是嫡母,如同地主家的地主婆;皇帝的生母如果是妃子,即使是皇贵妃和贵妃级别,也如同是地主家的小妾。因此,母后皇太后的地位高于圣母皇太后。朝臣参见两宫太后时,必定是先向母后皇太后请安,再向圣母皇太后请安。
大清多出母后、圣母皇太后并尊现象,如同治皇帝时期,慈安太后为母后皇太后,大名鼎鼎的慈禧为圣母皇太后。慈安在世,慈禧不敢造次。因为慈安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慈禧只是妃子,正所谓主仆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