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有:
1、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和文学等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是一种融合了歌唱、舞蹈和器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大歌:这是一种流行于侗族地区的民间歌唱形式,以其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特点而著名。
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通过剪纸,人们可以创作出各种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的图案,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
中国传统蚕丝技艺:蚕丝技艺是中国传统的纺织工艺之一,包括种桑、养蚕、缫丝、织造等一系列工艺过程。
中国传统瓷器制作技艺:瓷器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制作技艺精湛,品种繁多。
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医、中药、针灸等一系列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种菜系和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篆刻:篆刻是中国传统的印章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上只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部分,实际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人类生产、生活、信仰、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非遗相关内容,可以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