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学设计方案或者好的网址【小学语文或者数学】在线等

2025-02-25 23:11: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1、教学
●学校工作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
●是一项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设计
●在一项活动或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事先对该活动或工作进行计划或安排;
●设计的特点:超前性、预演性、动态性。
3、教学设计
●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统筹规划整个教学系统,提出教学具体方案的过程;
●是一种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构想。
二、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1、范畴上的不同
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2、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从整体上教学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3、指导思想不同
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还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从传统教案到现代教学设计

比较项目 传统教案 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
设计
主线 教师中心,以教代学,强
调教的设计 学生中心,以学论教,强调学
的设计
对象 备教材:备课基于对教材
知识点的传授,教案就是
教学实施的脚本 备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实 际需
要,着眼于学生的全 面发展
依据 以教师教学经验为备课依据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在
分析具体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设计
变通性 备课相当于课前的教学准
备,它的内容是预设的、
静态的,课堂教学强调教
案的忠实执行 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
前完成,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贯穿于课
前、课中和课后
教材观 “权威化”的教材观:将
重心放在分析教材、梳
理知识、强化考点等方
面,教师是“教教材”,
其重要职能往往是实现
和强化教材、教育与其
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权威
功能和诠释功能,缺失
自己的教学创意,缺少
自我主动的设计意识 “材料式”的教材观:教材
只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
介,只是课堂教学中可供
利用的一种教学工具,是
与学生交往活动的载体。
教师在课前的主要准备任
务便是策划如何有效利用
这一载体、媒介和工具,
是“用教材教”,其重要职
能,是课堂教学的活动设


为什么要学习与研究教学设计?
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成为一个有专长的人
成为一个有研究能力的人
成为一个有教育能力的人

——[美] 肖特,1994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教学理论
●学生特点
●教学实际需要
●教师经验
●教学环境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针对大纲和课标要求,说出本学科与本课特点(学生认知方面的)即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数学及本节课,才能达到课标和大纲的要求
2、学生在以往同样的课程的学习中,存在那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方面,这次打算怎样解决)
3、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提出设计思路

举例说明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页)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标准》中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或为了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估算并不是近似计算,它是表示对人们所要得到的理想结果给出尽量接近的值或量。估算通常是要判断结果在那个数或量的附近,或者确定一个范围。在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

举例说明(京版二年级下册“克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体验学习和接受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旨在发展学习者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体验学习则不仅对学习者的感性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为体验学习重在学生的自主感悟与体验,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对新情境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通过感悟体验,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体验学习和接受学习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设计就是基于这种思想作为指导,试图通过问题情境、接受学习、感受体验学习相结合,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等。
1、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本部分教学内容在课程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学习本部分知识可能存在的问题、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主要阐述本节部分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作用、对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作用、对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建立的作用
② 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学生学习的障碍
③ 确立教学目标要阐述确立目标的依据(要依据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标准、学生分析、内容分析等)、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④ 重点难点的确立要阐述确立的依据(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所确立的具体内容

举例说明: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页)
【 1.教学内容分析】
加、减法估算是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两位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是例4加、减法估算,属于“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课标》对此部分提出具体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应用;注重估算等。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情境说明估算的必要性:用估算还是精确计算是根据计算的精确度需要而定的。
(2)估算策略的多样化。(两步都用估算;一步估算,一步精确计算)
(3)估算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还有一半

回答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
唐晓勇
授课班级
四·5
时间
2001/6/18
课节名称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材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九册课文。文章以其

简洁优美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容,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

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反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由于

文章所述的内容已不复存在,所以表达的思想具有凝重的历史感,今天的学生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特征分析

1、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四年级“四结合”实验班的学生。

2、 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很好,每位同学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3、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

4、 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编号
知识点
学习目标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

知识
①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通过对比理解课文内容。

②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③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情感
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能力
① 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述词语
行为动词

知识
理解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的状况,火烧圆明园是怎样的情形。
浏览、制作、讨论

能力
理解
利用网络增强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浏览、写作

情感
理解
“毋忘国耻 振新中华”
朗读、浏览

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解决措施:讨论、朗读、网络浏览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解决措施:自主协作学习、网络浏览、讨论交流

四、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

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

五、媒体的选择应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

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
理解
网络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
15'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浏览观察

理解
多媒体
示范朗读
5'
提供资源
查看、摹仿

能力
理解
网络
圆明园的历史、现状
10'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查看、制作

情感
应用理解分析综合
网络

多媒体
英法联军的可恶。(学后感)

我们的责任。
15'
提供资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读

写作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精华、瑰宝

历史文物——艺术馆、博物馆(喜爱)

园林毁灭——掠、抢、夺(痛恨)

六、课堂定量分析:

定量评价结果:

价指标
统计指标
统计结果
占总时间或

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学习时间
30分钟
75%

学生参与的广度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
15分钟
37.5%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
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80人次
20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
开放性问题
6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
40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
0

综合性和推理性问题
3个

学生得出结论
20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
1

学生回答有创意
10人次

学生主动提问
12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
上网考察、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写作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
回答问题正确率
98%

纪律问题
0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使用时间
20分钟
50%

回答3:

http://gugan.ysedu.gov.cn/uploadfile/20073615855576.doc
这一定是你需要的,投我哦

回答4:

http://www.nes.cn

回答5:

到底是几年级的,什么版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