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为感冒引起的分泌性(卡他性)中耳炎。
特点是感冒后,特别有较明显鼻阻或闭塞性鼻音时,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闷塞感,听力下降。
药物治疗(打针、输液没有任何必要):
1.血管收缩剂类滴鼻液,一天3次 3~5天;
2.强的松片 20~30mg 一天一次 早餐后顿服,每三天剂量减半;
3.吉诺通或沐舒坦或桉柠蒎任选其一口服(2周);
4.鼻炎片或鼻窦炎口服液、鼻渊舒等正规鼻炎中成药任选一种口服(2周);
5.雷诺考特或辅舒良或内舒拿任选其一,喷鼻 一月(1支);
6.重点检查鼻腔、鼻咽部,有无阻塞性病变。
如鼻腔、鼻咽部无明显病变,而药物治疗连续2周效果不佳。
应在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鼓膜穿刺抽液。
【治疗】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以及恢复听功能。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2.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
(1)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千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成形术或鼓室成形术。
1)局部用药: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①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o.3%氧氟沙星滴耳液、o.25%氯霉素液、3%洁霉素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等;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或粘液脓时。②酒精或甘油制剂。如3%硼酸酒精、3%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减少,中耳潮湿者。⑧粉剂,如硼酸粉、磺胺噻唑与氯霉素粉等:仅用于穿孔大.脓液极少时,有助于干耳。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应彻底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的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忌用。⑧粉剂宜少用;用粉剂时应择颗粒细、易溶解者,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因粉剂可堵塞穿孔,妨碍引流,甚者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④尽量避免滴用有色药液,以免妨碍局部观察。⑤需用抗生素滴耳剂者,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无耳毒性的药物。⑧忌用腐蚀剂。
滴耳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然后以手指轻轻按捺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5-10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