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在于自我实现还是社会认知?

2025-02-23 22:33: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们常歌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因为春蚕和蜡炬的无私奉献; 翻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春蚕一样做贡献的人还少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扁鹊周游列国解除人间疾苦,屈原为寻求救国真理上下而求索……他们不都是无私奉献的英雄吗?如果有人认为当今不再需要奉献的话,那么想想血染党旗的左权、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刘胡兰、人民好卫士任长霞......是的,我们怎能否认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怎能不由衷地赞美这奉献精神?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闪光才是生命顶点的坐标!
是的,让我们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以革命领袖和亲爱的党为榜样,终生以奉献为乐,以奉献为荣,以奉献为己任,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努力 人生的价值,不在一时的享乐,不在贪婪的索取,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在为人民和社会的奉献中!我们每个青年人都应该把握住机遇,经得起挑战,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百炼成钢,用自己的火热青春和知识力量为人大工作贡献力量。
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朋友们,凭着岁月赐给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伸出你年轻的双手吧!让我们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

人们通常认为,如果每个人对生活中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应该做什么等问题的看法一致,那么关于人生的价值也许就永远不会被提出来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有关人生价值的问题总是让人争论不休,似乎永远找不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价值和价值观,往往容易被局限于单纯知识性的概念,其实,它是一种渗透于人的行动和人格中支配着人的一种东西。价值是每个人所持有的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整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而非他人,其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感到有这样一种东西给予我们的生活以重大意义。只是人们一般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这种价值观。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并根据这一认识和把握向未来设计自己。一个人的价值观,从一出生就开始逐渐萌发,逐渐形成的,是以在他人那里接受和自己回报的信赖,尊敬为基础,从模仿和吸取双亲及亲近的人的言行中形成的,以“感化”的形式接受过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体系也并不完全一致,还包含着分裂和矛盾。因此,原封不动地吸取过来的只是“价值感”。而非“价值观”。只是到了后来,随着人的成熟,才开始形成基本的人生价值观。

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人生价值观的多样化。对待人生的看法,过去只有一种解释能被接受,现在却允许多种解释的存在。与此相应,人生价值体系也就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在价值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不是半强制或强制地接受一种划一的价值观,而必须做的是从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中去找寻正确的,合乎自己的价值观,并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在人生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如果没有一种实力,能与一种价值观根深蒂固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其深信不疑,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回答2:

应该是人生价值是在一步步自我实现中得到社会的认知!因为两者是不能完全剥离的,价值的体现除了自我实现(也就是让自我满足,对自己有交代)外,还需要得到社会的认知(也就是你的存在是对别人、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回答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看,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人生价值也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对他的认可,二者是并列统一的关系。是否需要比出高低,在于你是否想实现真正的价值。

回答4: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做贡献。应当在社会承认的范围内来实现自我价值。你说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认知并不完全对立的,应该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两者统一。

回答5: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这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因为 由于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对个人满足的不平衡性 有的贡献大的反而比有些贡献小的人得到的少 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 人生价值的真正保障是个人的实际行动 一切先进人物真正特色就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