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政治目的:宣扬——加强——满足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 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目的: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欧洲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掠夺财富,特别是香料和金银。 性质:郑和下西洋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属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范畴。 规模:郑和下西洋规模庞大,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先后航行7次;新航路开辟规模小,人少、船小。 时间:郑和下西洋历时近30年,而且比新航路开辟早了近半个世纪。 经费来源:郑和下西洋是由政府投资;新航路开辟的经费来自于个人投资或王室支持。 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此后,中国的远洋航行几乎销声匿迹。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人类开始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