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金星
金星比地球略小,半径为地球半径的0.96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0.82倍,密度为地球密度的0.96倍,是最类似地球的大行星。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224.7天,平均运行速度为34.99千米/秒,最近时离开我们只有4100万千米,因此,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金星亮度仅次于太阳和月亮,在黎明前出现时,称它为启明星,在黄昏出现时,称为长庚星,所以它又是人们最熟悉并能用肉眼观看到的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行星。金星也像地球一样自转,但速度极慢,自转1周需用243个地球日;更奇特的是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是太阳系内唯一逆转的大行星。在金星上望太阳,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在东方。金星周围有一层浓密的大气,里面云雾弥漫,阻挡了人们的视线,科学家从地面用望远镜看不清金星的真面目。因此,在自动航天器应用微波雷达技术就近考察之前,人类对金星的了解很肤浅。雷达不受云雾影响,通过发射脉冲信号探测,能获取金星表面信息并在自动航天器上形成清晰图像再传送回地球,科学家就能把金星表面看得一清二楚了。
飞向金星自从1961年2月12日前苏联首次发射金星探测器以来,20多年的时间里,苏美两国先后发射了30个金星探测器,其中有21个成功地对金星表面进行了综合考察;有一批探测器进入轨道成为金星的人造卫星,并有若干个着陆舱对金星表面实现了软着陆,对金星的土壤、岩石样品和云层进行探测,向地球发回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照片,揭开了金星的许多奥秘,增进了人类对金星的认识。
考察确定,金星具有地球上的许多地质结构特点,它的地貌和地球一样复杂和多姿多彩。60%~70%的金星表面覆盖着极古老的玄武岩平原。金星上耸立着4大高原。最高的麦克斯韦尔峰高达11600米,比周围地区高出3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高出近1/2。
金星大气主要由占其97%的二氧化碳和少量氦、氖、氮和水蒸气组成。金星25千米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阻挡75%的金星热辐射,由此而产生的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达470℃,大气压力高达90个地球大气压。探测信息表明,金星和地球一样,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大气压力和温度,但都在90个大气压和475℃上下浮动。
在金星大气中发现氩40和氩56,并测出其准确比例为200∶1,这说明金星和地球存在亲缘关系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关于金星表面太阳光照强度,自动摄像机向地球传回的分辨率很高的图像显示,金星上很明亮,它本身是黄褐色的,布满多层浓云的天空是橙黄色的。
美国和前苏联都用雷达测绘了金星表面地形图,测绘面积占金星表面积的90%,可以说,对金星的一系列探测,已初步揭开了它的面纱。到目前为止,金星是人类了解最多的一颗大行星。
然而,科学家对金星的探测与研究,意犹未尽。他们认为获得的金星表面雷达图像清晰度、分辨率还不够理想,无法解答令科学家着迷的一些问题。例如,如果说金星和地球有亲缘关系,那么,它的表面是否也像地球一样分裂成移动的地壳板块呢?金星显然已成为无法控制的温室效应的牺牲品,那么,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否也会面临与金星同样的厄运?“先驱者”号、“金星”号探测器发现金星上可能曾经有过水,那么,金星上是否有河床和海滩?据前苏联金星着陆舱传回地球的信息,金星经历的侵蚀远比地球少,因此我们有可能把金星作为研究对象来了解地球早期大陆形成的情况。
有鉴于上述种种问题,美国决定研制新一代金星探测器,即“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它已于1989年5月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释放,并在1990年8月10日和金星交会,进入了离金星表面最高点为8028千米、最低点为249千米的金星椭圆形轨道。它大约每3小时零9分钟绕金星运行1周。每次飞过轨道的低点部分时,探测器将直径为3.6米的碟形天线指向金星表面并发射雷达探测脉冲,摄取面积为16100千米长、24千米宽的区域的一幅幅金星表面照片。“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预计将环绕金星飞行2000圈,用243个地球日(金星自转1周)完成对金星90%以上面积的测绘工作,它的雷达系统将透过云层揭开金星的面纱,获得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图像,其分辨率足以发现金星上一个足球场那样大小的物体。
现在“麦哲伦”号探测器已经测绘完90%以上的金星表面积,发回的照片表明,金星存在着活火山熔岩流、陨石坑、沙丘、高耸的山岭和巨大的峡谷。科学家通过它的探测要对金星进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例如板块构造以及研究与地球相关的问题。对金星资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分析正在进行中,不久科学家们将会向人们提供更多的金星研究成果。
金星比地球略小,半径为地球半径的0.96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0.82倍,密度为地球密度的0.96倍,是最类似地球的大行星。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224.7天,平均运行速度为34.99千米/秒,最近时离开我们只有4100万千米,因此,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金星亮度仅次于太阳和月亮,在黎明前出现时,称它为启明星,在黄昏出现时,称为长庚星,所以它又是人们最熟悉并能用肉眼观看到的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行星。金星也像地球一样自转,但速度极慢,自转1周需用243个地球日;更奇特的是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是太阳系内唯一逆转的大行星。在金星上望太阳,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在东方。金星周围有一层浓密的大气,里面云雾弥漫,阻挡了人们的视线,科学家从地面用望远镜看不清金星的真面目。因此,在自动航天器应用微波雷达技术就近考察之前,人类对金星的了解很肤浅。雷达不受云雾影响,通过发射脉冲信号探测,能获取金星表面信息并在自动航天器上形成清晰图像再传送回地球,科学家就能把金星表面看得一清二楚了。
飞向金星自从1961年2月12日前苏联首次发射金星探测器以来,20多年的时间里,苏美两国先后发射了30个金星探测器,其中有21个成功地对金星表面进行了综合考察;有一批探测器进入轨道成为金星的人造卫星,并有若干个着陆舱对金星表面实现了软着陆,对金星的土壤、岩石样品和云层进行探测,向地球发回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照片,揭开了金星的许多奥秘,增进了人类对金星的认识。
考察确定,金星具有地球上的许多地质结构特点,它的地貌和地球一样复杂和多姿多彩。60%~70%的金星表面覆盖着极古老的玄武岩平原。金星上耸立着4大高原。最高的麦克斯韦尔峰高达11600米,比周围地区高出3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高出近1/2。
金星大气主要由占其97%的二氧化碳和少量氦、氖、氮和水蒸气组成。金星25千米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阻挡75%的金星热辐射,由此而产生的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达470℃,大气压力高达90个地球大气压。探测信息表明,金星和地球一样,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大气压力和温度,但都在90个大气压和475℃上下浮动。
在金星大气中发现氩40和氩56,并测出其准确比例为200∶1,这说明金星和地球存在亲缘关系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关于金星表面太阳光照强度,自动摄像机向地球传回的分辨率很高的图像显示,金星上很明亮,它本身是黄褐色的,布满多层浓云的天空是橙黄色的。
美国和前苏联都用雷达测绘了金星表面地形图,测绘面积占金星表面积的90%,可以说,对金星的一系列探测,已初步揭开了它的面纱。到目前为止,金星是人类了解最多的一颗大行星。
然而,科学家对金星的探测与研究,意犹未尽。他们认为获得的金星表面雷达图像清晰度、分辨率还不够理想,无法解答令科学家着迷的一些问题。例如,如果说金星和地球有亲缘关系,那么,它的表面是否也像地球一样分裂成移动的地壳板块呢?金星显然已成为无法控制的温室效应的牺牲品,那么,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否也会面临与金星同样的厄运?“先驱者”号、“金星”号探测器发现金星上可能曾经有过水,那么,金星上是否有河床和海滩?据前苏联金星着陆舱传回地球的信息,金星经历的侵蚀远比地球少,因此我们有可能把金星作为研究对象来了解地球早期大陆形成的情况。
有鉴于上述种种问题,美国决定研制新一代金星探测器,即“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它已于1989年5月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释放,并在1990年8月10日和金星交会,进入了离金星表面最高点为8028千米、最低点为249千米的金星椭圆形轨道。它大约每3小时零9分钟绕金星运行1周。每次飞过轨道的低点部分时,探测器将直径为3.6米的碟形天线指向金星表面并发射雷达探测脉冲,摄取面积为16100千米长、24千米宽的区域的一幅幅金星表面照片。“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预计将环绕金星飞行2000圈,用243个地球日(金星自转1周)完成对金星90%以上面积的测绘工作,它的雷达系统将透过云层揭开金星的面纱,获得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图像,其分辨率足以发现金星上一个足球场那样大小的物体。
现在“麦哲伦”号探测器已经测绘完90%以上的金星表面积,发回的照片表明,金星存在着活火山熔岩流、陨石坑、沙丘、高耸的山岭和巨大的峡谷。科学家通过它的探测要对金星进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例如板块构造以及研究与地球相关的问题。对金星资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分析正在进行中,不久科学家们将会向人们提供更多的金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