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生前不篡位,是不想在忠义上低诸葛一头吗?

若不考虑最后的篡权,司马懿的名声会高于诸葛吗?
2025-02-25 01:16: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的才能是被埋没的,因为当时曹操手下有郭嘉,荀彧,荀攸等等当世顶尖的谋士,司马懿是不显眼的,而司马懿渐渐在政治和军事上展露手脚的时候是在曹丕,曹睿时期,他渐渐手握权力的。

而且当时家行事还是较得天下人心的.因为北方的统一,结束了诸侯的割据,给大多数人带来了相对的安宁,社会也在慢慢恢复之中. 慢慢的随着汉室的衰败,加上刘备的自封为王,让人们看到了他的伪善,开始了有很多人拥护曹家势力,司马家族就是其中一个,到了曹丕时,司马懿就开始慢慢显示了自己的作为,成为了曹魏的拥护者,我觉得司马懿在世时候是始终拥护曹魏政权的。

直到曹睿即位,司马懿才真正成为了重臣.曹睿是会用人的,深知用人不疑之术.东征辽东时,朝议都认为司马懿重兵在外,恐有异心,而曹睿力排众议,用之不疑.另一个重臣曹真也对司马懿是很信任的.当曹真病重时,又蜀汉进犯,曹真就极力推荐把都督大印交给司马懿.以国事为重.在这时,我认为司马懿对曹睿也是忠心不二的,直到曹爽做了都督,听信几个书生之言,开始对司马懿猜忌,大肆打压,以至于有杀身之祸,司马懿被迫才发动了政变,这个政变还是以自保为目的,直到死他都忠心于曹睿的继承人曹芳,我觉得司马懿不是居心不良的篡位者,而他的儿子司马昭是篡位者,不然怎么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不是说司马懿呢。

所以说司马懿生前不篡位,不想在忠义上低诸葛亮一头,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回答2:

不是,我个人觉得司马懿对北魏已经足够忠心,不需要跟诸葛亮比,他之所以不称帝其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他不想称帝,压根儿没那个打算,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司马懿把称帝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后代,不着急称帝之事。

01、司马懿不想称帝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司马懿作为大魏的臣子,已经是权倾朝野,魏国君主见了司马懿也要畏惧三分,不过那时的司马懿已经是个耄耋老人。司马懿为了大魏国的安稳和统一,经常率军南征北战,他本人作战的时候,动脑子比动刀动枪的时候多,军旅生涯对他的身体也造成了不少的伤害,所以在高平陵之变之后,他的身体早就不如当年。

司马懿在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后,他继续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首先他做的就是,彻底灭掉曹爽等人,不给他们反抗自己的机会。此时,魏国朝野之中,对司马懿评价不是很高,都认为司马懿是个狼子野心之人,而且喜好杀戮。老谋深算的司马肯定也明白,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只夺权,却不想称帝。

02、想把称帝的机会留给司马家的后人

作为侍奉过曹孟德的司马懿,他是见过曹孟德雄才大略的一生,跟什么人就学什么样,所以他想根据实际情况效仿曹孟德。曹孟德的一生都没有称帝,当时的朝廷内部曹孟德虽然是魏王,但是他所行使的权力,已经等同于皇帝,曹孟德知道如果轻易称帝,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曹孟德不打算称帝。

等到了司马懿夺权的时候,他的处境也是一样的,虽然蜀汉没了诸葛亮,东吴的势力不能灭掉北魏,但是这两个政权一旦合伙,北魏危矣。司马懿已经在魏国制造了内乱,一旦引得其它势力围攻,自己的良苦用心岂不是白费。

所以司马懿不想把称帝这件事儿,当成自己的一定要做的事儿,而是为司马家的后代铺路,这天下迟早是我司马家的,我又何必操之过急。

回答3:

我觉得至少会和诸葛齐名吧。司马氏名声差大概是因为诸葛亮珠玉在前。玄德和孔明可以说是君臣典范,孔明的权力未必比司马氏低,却一心为刘氏毫无二心。司马氏吃相难看,杀嵇康这样的大臣,也杀曹髦这样的天子。司马懿死前几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要不是因为对手是曹爽这种人还不一定能成功。之后曹家彻底成了司马氏的傀儡。而曹家几代人对司马懿是有知遇之恩的。所作所为对比诸葛家,简直不忍直视。所以如果司马懿不篡权名声还是挺高的.

回答4:

即使司马懿生前不考虑篡位,他的名声也是低于诸葛亮的,同为托孤重臣,诸葛亮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君主刘禅不敬,也没有做过任何僭越之事,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司马懿自己虽然没有做篡位的事情,但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时,向曹爽表示放过他一马,但没过多久司马懿就诛杀了曹爽三族,就这点司马懿将注定被后人诟病,所以正因为诸葛亮做的太好,司马懿的名声永远不会高于诸葛亮。

回答5:

司马懿此前没能称帝,因此只要司马懿手握大权,那么经过他和后代的努力,他的后代也能实现称帝的愿望,名声或许会高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