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测试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吗?请说明原因

2025-04-25 12:38: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不能。心理测试只是一种犯罪动机的心理实验,是公安机关常用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这种测验结论具有主管随意性,在没有其他任何案件事实佐证的情况下不能作为犯罪主观要件的构成。

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心理测试,其结果与测试人员的经验与能力、侦查环境以及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主测人员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描绘对检测科学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测试结束后要对结果开展科学的评价,对于在犯罪心理测试中获得的结果并不能作为完全准确的结论,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要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一些地区公安机关过于信心理测试结果,以测试的结论定性,反过来刑讯逼供逼迫嫌疑人自己承认犯罪行为,造成了冤假错案。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是由专门测试人员和侦査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査,分析犯罪活动的特点、过程,并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进行描绘后,运用综合编埋技术进行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多道心理测试仪,对被测人在测试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刺潋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映进行描述记录,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项实验心理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性质以及效力尚未得到法律的明确认可。

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针对犯罪心理测试的定性或定位,未对测试结果的适用以及效力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有的侦查机关把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侦查线索,以增强办案人员的信心,作为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证据”使用,或者根据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来判明赃款赃物、作案工具的去向,为侦查指明方向;有的侦查机关将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审查判断证据和识别犯罪嫌疑人口供真实性的一种手段,起到某种意义上的“证据补强”作用;有的办案单位甚至把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犯罪嫌疑人是否作案的鉴定结论使用。

回答2:

(1)《脂砚斋评批红楼梦》,黄霖校点,120回,齐鲁书社199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