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求职者在求职面试中与招聘人员沟通情况、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更是求职者展示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的一条渠道。恰当得体的谈吐无疑会增强你的竞争力,并助你赢得成功;反之,不适宜、不恰当、不得体的语言就会损害你的形象,削弱你的竞争力,甚至导致求职谈判的失败。
下面这些“忌语”应该成为你求职面试中的禁忌。
禁忌一:缺乏自信的求问
比如:“你们要几个?”这种问法显示出求职者信心不足。对用人单位来说,招一个是招,招十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而是你有没有竞争实力。
再比如:“你们要不要女性?”这首先就给自己“打了折”,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你这样问人家,人家多半会顺水推舟,礼貌地回绝的。
如果你来一番非同凡响的陈词或巧妙的介绍,那说不定对方还会“考虑考虑”。
这样的求问在应聘时我们还能听到很多:“中专学历的你们招吗?”(招聘单位招的其实是人才)、“外地人你们要不要?”、“下岗工人你们招不招?”……
禁忌二:极度关心待遇
关心自己的待遇并没有错,但不能一上来就问有什么待遇,这样心急是吃不到“热豆腐”的。
如果你很唐突地问招聘者:“你们的待遇怎么样?”
对方很可能会抢白你:“工作还没干就先提条件了,何况我们还没说要不要你呢!”
因此,谈论报酬要看准时机,一般要在双方已有初步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
禁忌三:不合逻辑的答问
“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我没有失败过。”诸如此类的答问是不合逻辑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往往会给人一种搪塞的感觉。这对你求职成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为你首先就给人一种虚伪、不诚实的感觉。
禁忌四:不恰当的反问
如果招聘人员问你:“关于薪金,你的期望值是多少?”而你反问道:“你们打算出多少?”这样反问就有点儿像是在市场上买东西时讨价还价,显得很不礼貌,容易引起招聘者的不快,进而影响你的求职成败。
禁忌五:拉近乎、报熟人
“某某经理是我的老同学”、“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某某某”……诸如此类的报熟人、套近乎的话也会引起主考官的反感。如果主考官与你所说的“某某”本来就有矛盾,那你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禁忌六:不切实际的洋腔洋调
不适宜、不切实际的洋腔洋调,会给人一种卖弄、做作的感觉,给人留下你是“半瓶水”的不良印象。如果招聘人员对外语不甚精通,那效果可能更无法想像了。
禁忌七:本末倒置的话语
如果面试结柬前,主考官问求职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向我们提吗?”
求职者问道:“请问你们的投资规模有多大?你们董事会成员中外方各有几位?你们的福利都有哪些?……”
这显然是不适宜的。要记住你是一个求职者,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所问的问题千万不要超出应当提问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