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式”指捷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写作特色,多体现为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和不确定性。
他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卡夫卡的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
扩展资料: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余党视之为同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之为先驱,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之为典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爱读卡夫卡,他的一本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此外,受到卡夫卡影响的中国作家甚多,有残雪、格非、余华等。
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弗兰兹·卡夫卡(奥匈帝国)
[kanbilibili][科普]读了这么多年《变形记》,你真的读懂「卡夫卡式」了吗?_ 好奇的北极狐-P1-分片1
楼主指的应该是Kafkaesque这个词的中译吧
很可惜,这个词的中译远不及它本身有名。
卡夫卡的小说,荒诞诡谲又充满现实的压迫紧张感,不仅使学者痛心,普通人读来也是如经历噩梦般虚脱。英国诗人奥登说,同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卡夫卡是与时代最贴近的人。这不是空话,因为二十世纪几乎全部的小说流派都将卡夫卡追认为本派先驱,糅合了存在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Kafkaesque成了卡夫卡式美学的代称。如果实在难以理解,那么浅显的说就是——处境的荒诞与情绪的真实的统一。我给你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写了银行职员格里高利一早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虫子的故事。看似奇幻,可是小说里完全没有一般幻想小说里的害怕、尖叫、邪恶老魔、惊天秘密、自我救赎、超级英雄。小说呈现的反而是格里高利极力想掩盖自己变成虫子的事实,他要爬起来上班,他要去工作,他的心被可能会被炒鱿鱼的焦虑给填满了。由此你可以看出Kafkaesque的荒诞成分是以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不仅仅是现实,卡夫卡小说的意蕴堪称醒世。Kafkaesque打碎的仅仅是逻辑结构而已,Kafkaesque强调的是绝对的真实。
楼主,这份对外在世界的无力与内在情绪的强烈,是否像是一场噩梦呢?
介绍卡夫卡,怎么说呢,他是卡夫卡博士;他是活在父权阴影下的怯懦儿子;他是“现代主义小说之父”;在资本主义战场下,他生活在哈布斯堡王朝;他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犹太人;他是一个说德语的犹太人;他是一个公务员职员商人之子作家。他是一个杂种,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个体。
首先他是一个最受世界压抑的人,之后才成就了他成为20世纪上半叶的精神代表、后世的影响除了卢梭(浪漫主义之父)之外无人可与之抗衡。受他影响的作家远有海德格尔,尽有村上春树。时隔100多年,世界还是卡夫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