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苗即为叶片中不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幼苗植物叶肉中有两种质体,绿色和白色。
水稻白化苗有两种:零星散发的,叶片一出生就发生白化,或部分长条形白化,其中全白的苗,大多数在三叶期枯死;叶色从黄到白,常从尖端开始,此时如果采取灌水、施肥等措施或天气转睛暖,又能恢复生长。
发病原因: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中有效锌的临界指标为0.05ppm,稻株正常含锌量为20-120ppm,如果低于这一数值,就会出现缺锌症状。水稻缺锌时,主脉有失绿现象,沿主脉向叶缘扩大而多呈黄白色,最后整个叶片呈褐色。
技术措施
对于因低温冷害引起的白化苗,需要灌水护苗,增施速效氮肥,增强苗体抵抗低温的能力。缺锌苗的预防与转化措施:增施硫酸锌做基肥,一般亩用量1公斤,施在种子下面或旁边,表面施效果较差,要避免与磷肥混施。
用1-2%的硫酸锌液浸种12小时或在秧苗三叶期、移栽前3-5天、移栽后5-7天、10-15天叶面喷施,可消除缺锌症状,增加产量。
白化苗还有除草剂药害,特别是封闭性除草剂,如苄乙、卞丙的过量使用!灌水洗苗,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可以缓解药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化苗
白化苗-即为叶片中不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幼苗
植物叶肉中有两种质体-绿色和白色,首先你应该知道植物叶片细胞质基因是由母本提供的,在母本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绿色质体和白色质体会随机不均等分配,百化苗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由于质体随机不均等分配,导致白化苗中没有绿色质体,所以叶肉呈现白色,白化苗因缺少绿色质体中含有的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短期内就会死亡。
出现白化苗的直接原因是缺乏叶绿素,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为控制合成叶绿素的是DNA中的某个基因片段,正是由于基因发生改变或缺失,才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基因重组是发生在任何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所以即使出现的是正常的苗,只要它的基因型与亲本不完全相同,就一定发生基因重组。
因基因变异而产生的色素缺失
体现在表面颜色与正常不一样
不过不一定是白色的才叫白化
这里指因基因变异而颜色异常的苗
(非专业,如果别人回答了,就当这个回答不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