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让员工服从管理!

2025-02-25 15:37:5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营销人员是企业中最难管的人群,纵观现在所有的企业,不管他有多么先进,也不管他有多么落后,能够真正处理好销售管理的并不多,更不用说让销售人员“服从”管理,所谓“服从”是真的服从,而不是假的服从,所谓“假服从”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者是嘴上一套,做着一套。经过研究发现:如果需要让销售人员服从,与以下几个管理环节密切相关。 “可替代”是管理的前提 很多企业认为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可以建立在系统的管理制度上,比如需要非常严密的管理流程,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更加科学的激励方式等等,在这些基础之上,营销人员就会在我们规定的线路上行走,如果超出了规定的限度,我们就会对他进行相应的处罚,同理,如果他们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完成任务,我们就会给他奖励。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形式,成为了企业治理销售团队的惯用方法,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营销管理。但是,在这种逻辑下,有多少营销人员真的服从了我们的管理?或者说在多少情况下,我们真的能够按照所谓的管理规范,进行“严格的”管理呢?非常遗憾,没有几个企业的能够真正的做到让销售人员“服从”管理。 曾经有这样一家公司,他的销售人员并不是很多,大概有50多人,而且公司人员的流动性不是很高,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常,他们发现这些销售人员已经越来越“疲塌”,迟到、假帐、懒散、怠工等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他们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管理制度、加强奖惩激励、甚至开除等,但是他们发现,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对他们的刺激性并不大,制裁了、处罚了之后仍然这样,即便是表面上改正了,但是骨子里面仍然没改,这些销售人员心理非常明白,公司再怎么治理也不可能把他们全“杀”了,太过分了我们就不干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多数情况下公司会采取有所顾忌的管理,而这又会增强销售人员的肆无忌惮。 这就是典型的替代性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协助他们招聘了大量的新员工,并进行严格训练,之后派到工作岗位,一开始老员工并不是很在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他们发现公司在引进新员工的决心,看到新员工的快速成长之后,无形中对他们构成了致命压力,这种压力的来源就是“可替代”。很快所有的制度随之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可替代是管理的前提,也是任何管理系统的前提。再好的制度、方法、流程,必须建立在人员可替代的基础之上,没有可替代性,什么样的管理都是苍白无力的。一个人对管理的服从也必须建立在可替代的基础之上,一个不能被替代的人,很难要求他能够被有效的管理,更不要说是能够“服从”管理。我们很多企业之所以管不好销售人员,与销售人员的缺乏可替代性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好的销售人员难找,所以他们才更加有恃无恐的破坏公司的规则,不服从公司的管理,因此要想管好一个队伍,每个人的可替代性是必要的前提,不管他多么的优秀,都一样。而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拥有快速制造销售人员的能力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好好干,那么随时会有人替代你”,只有这样,他才会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叫管理,什么叫“服从”,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他才能够被真正的管理。 可替代性对于一般的员工是这样,对于管理干部更是这样,我们发现:一旦一个干部认为自己是不能被替代的,那么,各种可能的官僚、腐败都会产生公司,所谓的法制都会被人治替代,而且我们发现,优秀公司他们在处理管理人员的问题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替代性,当然他们也曾经为不可替代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实施上,企业的正规化是从职业化开始的,职业经理人的核心除了专业性之外,就是可替代性,股东不能被替代,但是职业经理一定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他们比股东更容易管理,这样的管理才具有广泛的意义。 “认同”是必须的 在不明白的前提下,很少人能服从管理,被管理的人只有真实的认识到被管理的必要性,才能够心悦诚服的服从管理。曾经有一家经营保健品生意的企业,他们在全国有将近3000多名的销售人员,对营销团队的管理来说,公司一项奉行严管重罚的集权式管理方式,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公司出台政策,下面遵照执行,或者是上司发出命令下面执行。在公司绩效考核的问题上,公司仍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为了能够有效的起到激励作用,公司经过了仔细的推敲,颁布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结果却是不管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总是很多人不满意。管理者非常生气,他们认为:这些人不管什么样的方式,他们都会不满意的,因此也不用管他们是否满意,就照公司的决定去作完事。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对这个企业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绩效考核、激励政策到底是我们的统治权杖,还是我们凝聚人心的工具,答案肯定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两者的结合。那么是否有胆量让一般员工,或者是一般的管理人员参与到激励考核的设计中来呢?这个问题高层管理者从来都不敢想,他们从骨子里面就不会相信,一般的管理干部能够制定出更加公平的激励方式,如果让他们参与,结果一定会出现对公司管理极为不利的局面。这种心态只要是当领导的人就一定会有,但是实施证明,我们的这种担心可能是多余的,这家公司在经过了艰巨的思想斗争后,将绩效考核的方案拿到一般员工中广泛探讨,结果没有出现领导担心的员工一边倒的局面,很多建议上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原来不被认同的措施现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之后执行起来比之以前有了极大的改观。 这件事情说明,任何管理措施的制定,如果有员工的参与,会增强员工对制度、措施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执行力。单纯的强压只会适得其反。绩效考核是公司的最重要的管理系统之一,如果这一项的开放都能起到良好的结果,其他管理制度的开放相信将有更好的结果。所以服从管理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是员工的理解与认同,如果任何一个管理,他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出自于统治阶级的一言堂,那么,他就不可能赢得更广泛的认同,也就不可能让更广泛的人“服从”。赢得认同也是获得“服从”的关键因素! 综上,通过对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的基础是可替代; 2.不能被替代的人无法管理; 3.因此,优秀企业的目标之一就是:所有的人可以被替代!

回答2:

一、 要让他们尝到信息化管理的甜头。

  钓鱼的时候,一定要有鱼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只是个神话。饲养员在训练海豚、猎狗的时候,也都要有奖励,否则的话,根本无从做起。其实,不仅对待动物是这样,我们对待员工也是如此,要在信息化管理中,让他们看到信息化管理有盼头,能够让他们尝到一些甜头,他们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走。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司实施一个电子文档标准化的项目。那时,企业部门之间文件到传递基本上都通过电子文档来传递。但是,有个问题,就是电子文档不规范。哪些内容该写、哪些内容可写可不写非常的混乱,没有统一的规定。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决定要把所有的电子文档都规范起来。单据该如何编写、哪些内容是必须的等等都要固定起来。一开始,用户非常的抵制,因为他们随意惯了,让他们一下子接受比较死板的做法,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他们当作三岁的小孩来对待,他们当然不愿意了。怎么办呢?我通过各种渠道跟他们沟通,原来发现用户是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小心万一漏输了什么东西”之类的,受到惩罚。我了解了他们心中的想法之后,我就利用EXCLE表格做好表单格式,并利用函数对一些必填字段进行了控制,防止员工因为疏忽而漏掉填写某些内容;同时,我还利用函数、便捷功能等实现了某些字段的快速输入,如单据编码、日期等字段的自动编写,字段的列表选择等等。当我按照企业的需要设计好其中一个表格给用户看后,他们非常的高兴。其他的员工不用我去催了,还都主动来找我帮他们设计单据格式呢。

  所以,有时候我们要说服一群人,还不如想着如何先给某些或者某个用户一点甜头;然后,让他去带动其他员工,趋之若鹜。如此,我们的工作将会方便许多。因为你说服全部用户可能有困难,而且,光说不练,即使最好的东西,员工也感受不到。但是,我们若转换个思路,也让某个用户实际体会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好处,如此,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是个鱼饵,会吸引其他员工。

  二、 分配任务时,要细,要能够落实到个人 ,要以天为单位。

  其他员工之所以不配合我们CIO的工作,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从事我们这方面工作的,有些话我们自己可能一听就懂,但是,他们听了就象天书一样。毕竟隔行如隔山呀。

  如我们要实施ERP项目,现在要让销售人员准备客户信息。我们对销售经理说,让销售人员把各自的客户信息整理一遍。这么说可以吗?明显不行的,到时候,销售人员可能就直接把他们手头上的客户信息发给你就了事呢。

  我们分配任务要越详细越好,如此才有可操作性。就拿上面这个准备客户信息来说吧,首先,我们要设计好客户信息的格式,如客户编码的编制方法;如要规定哪些字段是必须填写的,如至少要填写一个联系人与联系方式等等;如要说明信息要全,对于现在暂时不交易客户如何处理,是否要包括在内等等,都要在分配任务的时候,给相关人员讲清楚。如此的话,这些任务才有可操作性,否则的话,光凭一句话,让他们如何去操作呢?

  最后,在分配任务的时候,要设置最后的期限,否则的话,用户就会拖延。如以上这个客户信息的整理工作,我们可以要求销售人员在3月30日前完成。而且,这个期限要具体,最好不要说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之内完成。因为三天也是一个星期、七天也是一个星期。而按照员工的心理,你若要求他们一个星期之内完成,即使只需要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他们也会放到一个星期的最后两天去做。所以,我们在分配任务时,要把时间落实到具体的时间上,让他们没有拖延的借口。

回答3:

首先你的管理是公平公正的 不存在任何歧视异议的这样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接受了 第一步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