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2025-04-30 19:07: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即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公有制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还在不断完善中。

  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在两个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资本控制国民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必须适合内容, 为内容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利用。

  现代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也可以有多元化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股份制只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只有产权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股份制企业,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果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过程中,就很可能走上私有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公有制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然而,我国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道路上,还需注意一下几点:

  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

  公有制是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具体体现。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公有制要正确体现就必须找到适合的实现形式。

  合适的实现形式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反之,不合适的实现形式会起到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国民经济发展并不适合,以至于阻碍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在一些国民经济领域,由于公有制经济采用不正确的经营形式,造成“垄断”的格局,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打压、削弱,引起“与民争利”的矛盾;公有制分配形式尚不完善,公有制经济劳动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实行“权力分配制度”,贫富差距迅速扩张,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基尼系数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3、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公有制经济只要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

  就能够充满生机活力;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能够真正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