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我国传统“压岁钱”切入。
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希望的象征性礼物,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压岁钱的“行情”也一路看涨,成为孩子不小的一笔“财富”收入。
家长们不禁担忧起来,孩子会不会随意乱花?会不会被骗被抢?会不会学坏?要不要收上来?其实与其上交和担心,不如趁机培养一下孩子的理财能力。
压岁钱,是孩子学习投资理财的第一课。孩子压岁钱理财方案学几招,小规划大未来,培养孩子财商!
一、单独设立银行账户
在处理压岁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单独设立一个账户,将压岁钱存到孩子自己的银行账户内,"支配权"交给孩子,家长行使"监督权"。这样,让孩子从小意识到理财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自己的理财账户,能帮助孩子树立理财责任感,形成积累财富的良好习惯,从而有益于孩子成年后的家庭理财。孩子们对于金钱还没有完全的掌控能力,家长要给他们一定的理财自由,以培养兴趣。
二、让孩子参与家庭投资理财
教育消费可谓是孩子的“专款专用”,父母可以将压岁钱用于教育投资。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份保险,为他今后生活增添一份保障。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投资理财,为规划使用自己的压岁钱提出建议,培养了孩子投资理财的意识,让孩子从小学会“当家”。
三、为孩子建立小账本
如果压岁钱的数目不多,父母不妨与孩子协商,用小账本将压岁钱的数目记清,用于下学习上的费用支出。让孩子自己管理,把每笔支出费用记清楚。这样既能养成会管理钱,会花钱,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等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孩子自立意识。
四、让孩子学会奉献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赈灾、帮助同龄孩子等,让孩子从小养成尽己所能关怀他人的优良品质;还可以节日里给长辈买小礼物,送祝福,培养了孩子“尊老爱幼”的思想。
教孩子压岁钱理财方案,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使用压岁钱,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理财能力的大好契机。家长们正好利用这一机会给孩子上好投资理财道路上的第一课。
设计背景
幼儿在生活中,一杯牛奶、一面包、一个蛋糕,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出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活动目标
1. 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 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有不同的面值面价。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
难点:培养孩子尝试用人民币的面值换算方法。
活动准备
1、桌子(当货架)、各类商品、各类水果、蔬菜、玩具车、玩具卡片(带有标价)。
2、玩具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认识10以内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1)这是什么呀?你们认识它们吗?。
(2)你们知道这些线共同的名称吗?
2、游戏“小小储蓄员”,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不同的面价面值。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引导幼儿用桌子上盘中的人民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1元、2元、5元的人民币)进行正确兑换。
3、游戏“儿童超市”购物初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和等价物品的交换。
导语:今天“儿童超市”开业,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你们一会到“儿童超市”购物好吗?那老师要提个要求:
(1)拿多张钱来买一样东西。
(2)拿一张钱来买多样东西。
4、教师小结。
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继续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2、让家长带孩子一起购物,并提供独立购买简单物品的能力。
课后通过孩子不断地练习,进一步了解到人民币的用处,同时体会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但幼儿没有正式学习过人民币。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我在让幼儿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时,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幼儿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活动幼儿表现的很主动,全班小朋友都能主动认识人民币,几乎没有小朋友不认识的面值,但在换算人民币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难住了,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还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很快的换算人民币,如:蓝仪、潘彬彬等,这也许和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