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足者常乐的观点,大家怎么反驳

2025-02-24 06:38: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鲁迅有一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2、"不知足者常乐'表明了一种时时进取,不满足现状的积极态度,它引导人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努力奋斗,锐意进取,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回答2: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者常乐。
(反驳,20秒)
(反驳:1.对方说,平和的心态就是常乐,请问,这“平和”和“常乐”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2.对方说,人的欲望无限,满足适当欲求是必要的,但是适当的欲求怎样才是适当呢?我不满足于英语四级的水平,想报考六级,我这欲望算不算适当呢?)
那么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不知足者常乐”还是“知足者常乐”。我们就先评判一下“乐”的标准。乐,有个人情绪上的快乐,有生活上的安乐,还有百姓安居乐业,乐此不疲。乐,是不违背社会道德,符合大多数人价值需要的积极的态度。那“不知足者”与“知足者”之间的分别呢?知足者是一个圆,满足于现状,是静态的,在自己的圈子里维持现状。而不知足者是一条射线,不满足于现状,是动态的,不断向前。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向前走的只有不满足者。但是,唯物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足而不求发展,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不知足”的心态,去探索新事物,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享受“常乐”。
下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1. 我们说“不知足者常乐”,“常”是一个频率。那不知足者和知足者谁更经常“乐”呢?我们以一生为单位时间,知足者的乐是暂时的,不能维持一生,且只有一次。而不知足者的乐是一个接一个的,很多次。那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不知足者的分子更大,那他的乐是经常,而知足者只能是偶尔。
2. 在个人的角度,不知足者是不断向前的,他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成长中感到实质的快乐。就好比我们在高考之后接受高等教育,是我们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心愿,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定下更高目标,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如果考上大学就知足,也一定会造成终生的懊悔,更不要说体会到高一层次的快乐。
3. 在社会的角度,因为社会的不知足,法律得以不断完善,科技得以不断进步。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水平,何乐之有?可见,知足者不常乐。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 不知足者常乐。
—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