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央行只负责发行纸币,但是实际印刷纸币并非由央行印制,而是专门有印钞厂。
第二:关于中央发行货币如何流入社会
这要从货币起源说起了,简单点说,什么是货币?国家依靠其强制力发行的,具有商品交换介质作用的一种特殊商品。
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都是以物易物,你用羊换我的斧头,我用牛换你的食盐。但是这样交换存在着繁琐,而且有特定性,后来,人们逐渐用贝壳等物品作为介质,比如买一头羊需要10个贝壳,一头牛12个,用贝壳计算商品价值,也就是最初的用货币计算商品价值。
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觉得贝壳有用,这就需要国家的强制力了。在国家形成后,国家利用国家信用和国家强制力,使得贝壳作为货币职能得到法律化--用贝壳可以买到东西,这是国家规定的,由国家担保。
那时候的贝壳就是现在货币的前身。
知道货币怎么来的后,就可以知道:钞票作为货币的实体化产物,其作用是作为商品交换的介质,那么,钱如何流入社会呢?
1,最初货币的流入,是国家强制力来决定的。比如最早,当国家拿着贝壳找你购买东西时,你不愿意,国家依靠其强制力,强迫用贝壳买走你东西,并告诉你,这个贝壳,在这个国家,你也可以买东西。于是你用贝壳去买别人东西,别人当然也不愿意啦,这时候,国家依靠其强制力,要求另一个人也必须接受贝壳换物品。久而久之,贝壳可以换取商品深入人心,而大家在用贝壳和商品交换中,也渐渐感觉这样交易比原来的方式更加方便,也就接受了这种方式。当然,这是最初的一种方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都知道用货币来作为商品流通介质是非常方便的,也就普遍开了。
2,现在货币流入市场,如何流入呢?第一种,和国家间交易,由国家提供货币,商人提供商品,如基础建设等,这样,国家用货币来换取商品,而商人得到货币,当然这个货币是国家依靠其信用和强制力来保证的。第二种,当货币从商品流通中,不断由国家流入社会时,社会中的货币交流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就形成了一种货币流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可以这么说,货币由国家发行,然后通过商品交易(也就是国家与民间经济)流入社会,进而在社会中循环。
还有一种,就是在国家,政府任职的职员,其所服务的是国家,因此,国家也会给予其相应的报酬,而国家本身不具备商品生产和交换功能,因此,国家也会用货币作为报酬,然后由其雇员带入社会中。
也就是说,货币由国家进入社会的方式包括:国家-商人-社会(商品贸易),国家-国家雇员-社会(报酬)
钞票作为货币实体化的东西,一般贸易中,大额交易使用钞票并不方便,多数采取银行结算方式,当然,这本身已经包含大家所说的“钱”在里面,比如国家和商人交易,商人提供货物,国家不一定会直接提供实体钞票,而是在银行给商人一笔货币数据,由银行结算给商人,当然,商人可以用它在银行里继续做结算,也可以将其变成钞票取出,而国家给予雇员报酬也可以是两种方式的一种,但是无论怎样,货币数据和钞票可以等值兑换,这也是由国家保证的。
至于国家发行钞票的多少,该如何发行,是国家依靠其经济发展以及黄金等贵重金属储备来决定的,滥发纸币只会导致金融崩溃。
理由很简单:在国际贸易中,最初的国与国贸易,对方并不一定采纳对方货币,一般都会以比较稀有的黄金,白银等作为货币介质,但是,黄金白银毕竟有限,对于越来越大的国际贸易,金银已经不能承担介质功能,因此,各国在结算时,往往采取国际货币结算方式,比如A国商人在B国购买商品,B国获得A国货币,当B国购买A国商品时,就可以用A国货币来结算,当然这一结算是两国银行间结算。后来,一些大国在国际上具有足够影响了和信用,其货币也可以作为国际货币或者区域货币来进行贸易结算。
前面月长石也说了,货币发行是国家依据其强制力和国家信用来的,货币的发行,除了和金银储备有关外,还和国家经济有关,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商品流通。当国内有100块钱货物流通时,国家如果发行100块钱货币,则是正好,如果只发行80块钱,那还有20块钱商品无法通过货币来流通,造成通货紧缩,钱更加值钱,但是有20块钱商品无法流通,不利于商品流通发展,而发行120块钱,会导致20块钱无法购买到商品,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轻微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但是如果滥发纸币,如100元货物发行1000甚至10000纸币,只可能导致物价飞涨,钞票变得一文不名,如战后的伊拉克,短时间内买东西其货币甚至直接用磅秤称而不是计数,这样的货币已经超出其发行范畴。
PS:0分说了这么多,都是自己写的,算是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货币发展历史吧
想一想, 政府印出的新增的钞票, 应该主要是通过一下几种途径流向社会的:
1、就是政府新增印的钞票,直接通过涨工资的形式发给一些人, 但这些人肯定不包括中国80%的农民,以及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城市居民。只包括政府成员,公务员,官员,政府国有企业员工,教师,政府雇员等所有靠政府发工资的人,然后再通过这些人的市场消费流向整个社会.... 农民肯定不在这范围内, 非国有企业的市民也不是, 商人、企业主不是,私营企业的打工者更不是。。 也就是“涨工资”只是钞票的印发者(政府) 对吃皇粮的人能直接多发工资, 而其他人的工资永远都还是由整个市场来决定。
2、商业银行在央行是有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准备金是有利息的,这个利息就是央行用新印制的钞票给商业银行的。然后商业银行就以向外贷款的形式把这些钱流出去..到社会上去........
3、外汇占款:出口商品的企业获得了美元,然后这些美元存到了银行,银行给企业兑换的人民币就是新印制出来的。有多少出口,就有多少价值的新币印制出来。出口了商品,却徒然多出来双倍于该商品价值的钞票,一部分是人民币,另一部分美元,而美元又把美国的东西买不回来,只能买美国的垃圾国债。所以,出口越多,通货膨胀越厉害。
而中国自改革开发以后的贫富差距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有些人手里的钱多, 有些人却很少? 正是通过印钞票,涨工资 这种过程形成的,最终社会上各个人获得的钞票肯定会有差距,而且差距会越积越大, 所以表现的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那些打工者,与纯农业耕种的农民,以及或一些半失业状态的人 最后获得的钱是最少的,而且他们原先拥有的钞票会大大贬值.... 而这个过程中获利最大,或者说得到钱最多的是政府的高官(其中当然也有受贿所得),国企高官,以及私营企业主....... 而发给一般公务员等其他政府雇员,以及教师的工资一般都只是差不多够用,或者说是整个社会钞票增多后的贬值部分的补偿, 所以这些人可以算是 “中间人群”,不失不增,有时稍微增加....
越来越大的贷款带来的收入,,,,钱只能越来越不值钱.......
央行通过各商业银行回收社会上的残损钞票,也通过各商业银行使新的钞票进人社会流通。
通过公款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