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一词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日本媒体曾把喜欢独自呆着,关注自身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青年称为“佛系青年”。2017年,“佛系追星”一词在我国粉丝圈中流行开来,意思是那些曾深度参与过粉丝圈的粉丝,为纷争为累,转而追求不动怒,不吵架的一种平和的追星方式。
“佛系”一词由而火爆,衍生了许多新的词汇,“佛系心理”即其一。
我早年曾认真的读过一些佛教的典籍,对佛教有一点了解。佛是梵语中“觉”的音译,即觉悟的人。佛教即在于指导人觉悟,去面对人生的各种痛苦。
佛系一词,来源于佛教,即在于一种新的面对痛苦、焦虑的应对方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综合网络及我个人的理解,“佛系心理”运用到当今社会,是一个中性的词汇,并不是悲观、消极的代名词。佛系心理用心理学词汇的解释就是接纳现状,不过于纠结,顺其自然、活在当下的一种应对外界压力、处理自身焦虑的态度。
在中国,由于近三十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生存的压力,高高在上的房价、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教育、年轻人过于追求物质等等因素,导致整个社会焦虑而不安,人们情绪烦燥而不平衡。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物质的追求是无限的。很多人无论如何努力也可能达了到自己期望中的高度。此时,适当的改变认知,接纳努力后的现状,从而以一颗平合的心态去体验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我认为佛系心理并非一无是处。社会是多元的,只要我们无条件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焦虑、不足和不完美,保持心态的平衡,依然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幸福的生活。
佛系的人的心理一般是指那种随心随性随缘,随遇而安,不强求,不违心的做派,这并不是就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淡泊的情怀,一种冷静的状态,佛系的人往往更能接受失败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下流行的所谓的佛系说,是对佛教的误解误读。是把一些没有进取心、懒惰心、缺乏责任心等消极的心态误认为佛教理念了。
1.不悲不喜,不争不抢,随遇而安
2.是我的我要,不是我的,我不要
3.做什么事情都是随心出发,不急不燥
有人说佛系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与己无关的处事态度,而在如今压力和焦虑并存的社会,在很急很赶的生活环境中,我认为适当的佛系会让你更看到你自己,更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降低自己的焦虑感也是很有作用的。
无论是否佛系,积极良好的心态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