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饭才有力气做事,为什么古代行军打仗士兵们都不能吃饱?

2025-04-27 07:12: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经常在历史上可以看到,在古代进行纷争的时候,一场仗就要打几年的时间,因为机械运输方面不够发达,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步行来完成,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斗争。

一般发起纷争的地方,都是国家的交界处而国家派兵到达边境处,最少也需要几个月的长途跋涉,所以士兵并不能够吃得太饱,因为每天都要进行长途奔波吃得太多,会对胃部造成伤害。

所以大部分士兵只能迟到半分饱,况且在行军打仗之初,都有一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那就是粮草先行。粮草对于一个国家的战争是最重要的,但是因为军兵的数额巨大,粮草总是没有那么充足,就算粮草足够维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精打细算,所以会限制大家的口粮。

而且人在吃饱了之后都会有困意,但是在打仗这样紧要的关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所以不吃饱饭人也会格外的精神。想想古代的士兵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其实大部分的士兵都不是自愿去当兵,一部分是因为犯罪被充军,还有一部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被国家强制征兵。

有一些士兵只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就一样要到战场上去杀戮。只能说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可奈何。

当年薛仁贵征东用了8年的时间,为唐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想想这8年的时间是多么的漫长,我想耗费在路上也应该有几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大唐盛世国库充裕,打几年仗也会将一个国家拖垮。

回答2:

现在我们也知道吃饱了之后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我们的肠胃会受不了,而古代大涨随时可能有危险,所以军士一般吃7-8成饱,准备随时作战。

回答3:

战争是很耗费钱财的事情,古代士兵的军饷本来不多,当时朝廷腐败拨下来的军饷层层被克扣,到士兵手里的很少。

回答4:

古代打仗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打仗时士兵们不敢吃饱是因为人吃饱了就会犯困,在休息时容易睡的太沉,如果敌人突袭不容易发现敌人。

回答5:

古代行军打仗肯定是不能吃饱的,因为人一吃饱就有惰性,就不容易行军,但是如果你定个目标是说到达前面几百里后在安营扎寨吃饭,然后士兵们的动力肯定是非常的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