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适合每一个人学习,而且学习之后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里健康。你说的看穿人的心,为什么要这样想,首先学习心理学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其次,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自身或者他人调节心理,以达到自身或他人的身心健康,毕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身体,你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才会感到有愉悦感,这样保持良好的心态,事业才会有成就,学习才会进步!最后,学习心理学是我们自身身心修养的一个过程,不是用来看穿别人的心,而且我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除非你是神!
很多不了解心理学的人总认为心理学是“读心术”,学习心理学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恐怕也正因为此因,很多人才开始对心理学发生兴趣,呵呵。为此,曾见到不少有负责心的心理专业的同学不断进行这方面心理知识扫盲,还大众以科学的心理学。
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有些类似于封建迷信与科学迷信的关系。对于一点专业心理学知识没有的人来说,很多人认为心理学是“读心术”,显然这是一种不科学或者说是一种在心理学上的“封建迷信”,因此作为一个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知识的科普,破除这种“封建迷信”。
然而,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大学科,包含的专业领域难以尽述。难道在心理学的海洋中真的没有类似“读心术”的研究吗?其实也未必!坚持心理学不包括“读心术”的心理专业人士,恐怕又走上了另一个“科学的迷信”的极端。
事实上,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小的分支叫“expression analysis”——就是通过分析人的面部表情来试图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并且不仅是面部表情,而且也包含了肢体语言的分析,但主要集中在面部表情上。这种Expression Analysis的认知心理学分支或许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是一种常识性的表情分析,它的研究也是基于严格的实证。这种分析可以通过极其微小的、常人难以察觉的微弱表情变化来了解你的内心世界。或许这是与大众眼中的心理学“读心术”最为接近的学科了。
人有多少种面部表情?美国的心理学研究结果或许令你难以置信:约100,000种左右。所以,一个或许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细微表情都有可能被这个领域的心理专家所捕捉。这种通过表情分析来判断被试人是否说谎的心理学实验在西方国家不在少数。我以前一位英国籍心理学老师——认知心理学博士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尽管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注意和记忆。
除Expression Analysis外,或许能与所谓的“读心术”沾得上一点点边的算是社会心理学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社会;群体间关系的心理学分支。或许为数不少的心理学爱好者之所以对心理学感兴趣为的就是“透视”他人,遗憾的是,让他们真正地了解了心理学到底学什么,通常感到心理学的枯燥与乏味(原来真实的心理学并不是想象中的心理学)。或许,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给乏味的心理学系统学习增添一点乐趣。
通过社会心理学来了解人性,是需要基于扎实的社会心理学功底以及一定的悟性。据了解,真正的社会心理学大师可以称得上“读心术”的内行。他们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战神”。曾有世界级的社会心理学大师扬言,没有人的意图可以逃过他的法眼。我这种社会心理学初级菜鸟级的人始终搞不懂: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共性的学科,是如何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的?
希望我这茶余饭后的闲谈不要让爱好心理学的你误入歧途,在没有任何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前提下去追求一些心理学的边缘学科(当然社会心理学除外,但它的主要研究领域或许并不能满足你对“读心术”的渴望)。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专家就从统计心理学开始吧,它才是心理学的脊柱,无论你今后从事于心理学哪一个领域的学习或研究,统计、数据都会一直陪伴着你。你真的喜欢心理学吗?
神经心理学
劳动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根据中国卫生部疾控中心今年初的统计,中国7%的人口患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数超过1亿7千万人。
不难!
选修课吧,你感兴趣就好,想看穿人的心事不可能地,除非你改学心理学,好好研究!
不过个人认为,还是很有意思地!
你上了没有?没有的话就换个专业 。。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你想到哪工作啊。。。没地方可去的。。。
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所有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学习心理学不一定学完之后就可以看穿人心!学习心理学应该可以帮助你减少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