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好?

2025-04-30 19:24:4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影响助听器选配效果的因素
1) 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损失程度往往能决定选配助听器的效果和使用寿命。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者在近距离对话时还可以,但会出现替代用词和曲解,助听器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效;中重度听力损失者能听清大声,但在噪音环境下听力较差,他们的残余听力尚可,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较好;重度听力损失者能听到大声和近的声音,甚至能听到某些环境噪音,但分辨率差,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并不理想;极重度听力损失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其残余听力和程度,即使戴上助听器,主要还是借助于其他感官来帮助听声,效果差。
2) 听力损失坡度
绝大多数听力曲线都是较平坦的,逐渐上升或下降,佩戴助听器效果好;而陡降型、深盘型或不规则型则少见,效果不理想;低频骤降和岛屿型的更是罕见,效果差。
3) 听力损失性质
传导性听力下降者比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者在言语识别上更能受益于助听器,因为传导性听障者毛细胞未受损伤,只是听力动态范围上移;而感音神经性听障者,由于蜗内或蜗后病变,导致感音障碍,残余听力减少,因此效果不理想;混合性听力损失的佩戴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中枢性和非器质性听力损失听障者佩戴助听器几乎无效果。

回答2:

助听器本身是一个放大器,所以当我们有听力损失的时候可以通过验配助听器来补偿听力。我们都知道配眼镜要测视力,那配助听器自然也要测听力。但测听力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测不同频率的损失各是多少,然后来调节助听器的补偿度。过去使用的模拟式助听器,是所有频率线性放大,而我们的听力损失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后来出现了数字式助听器,通过内置芯片的不同程序,来有效补偿听力。
助听器有严格的验配流程
即使选用数字式助听器,甚至是几万块的数字式助听器,如果没有科学的验配流程,也无法起到合适的助听作用。一般助听器验配的流程为:测听、做耳模、选机器、调机、使用后调机。以保证助听器芯片中的程序是合适的。
听得很好,补偿合适,也可能听不懂
有一种并不算罕见的病变是由于大脑听觉中枢病变引起的。因此即使听见声音,也可能理解不了声音,或者自己无法组织语言
助听器是帮助我们听声音,但它无法分辨声音。分辨声音是需要长时间地佩戴助听器才能理解声音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初戴助听器的人,一开始可能并不适应,逐步适应后慢慢锻炼,也能慢慢提高听觉分辨能力,也就相对能听得清。如果属中枢神经性耳聋患者,也称蜗后性听力障碍者,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些,这是因为这些人的听觉神经衰退的缘故,虽刚佩戴助听器仍听不清或听不懂,但还是建议坚持佩戴助听器,这样才能刺激听觉神经,避免更大程度的衰退。

回答3:

戴上助听器后还是听不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选配的助听器性能与需求不匹配,第二是调试没有达到最佳,第三是佩戴者本人的期望值太高,无法达到;第四是佩戴者的听损较重,辨别能力差,这种情况助听器的性能好坏对其改善都不会很明显。

回答4:

您好,有很多种原因的,例如听力的性质,听力损失的年限,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得到听不清楚,一个言语的分辨功能比较差,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的先听到声音来刺激大脑的听觉细胞在,通过戴助听器慢慢提高言语发分辨率。也有可能是调试问题,您可以联系您的验配师。虽然佩戴助听器仍听不清或听不懂,但还是建议坚持佩戴助听器,这样才能刺激听觉神经,避免更大程度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