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跑步发生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人说都是温柔体育惹的祸,我觉得学校要以运动智慧体现学校体育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增强体质,改善个性,磨练意志;学校体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共同努力,改变目前“温和”的体育课,从身心发展的角度、以协作教育机制全面促进体育人的发展。
某日下午,南京大学城一所大学大三男生在体检时突然摔倒在地,经抢救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某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德州理工学院一名男生在上体育课时突然晕倒在地,后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这所大学又发生了一起学生死亡事件。
心肺复苏有一个“黄金4分钟”的治疗窗口,每延迟1分钟,救援率将降低7%~10%,5分钟后,成功率将下降到50%左右,10分钟后,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我国的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缺乏急救知识,在紧急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可以致电急救中心寻求帮助,但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
跑步猝死是学生和跑步者之间发生的猝死现象,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看,长跑猝死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负荷突然增加,心功能不能跟上运动量的增加,导致心脏缺血或严重缺氧,诱发各种心肌病。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些疾病,但在剧烈运动或长期运动的情况下,这些疾病可能会诱发,并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无论是大学生意外通过体质测试,还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接近尾声时摔倒死亡,都属于这一类。首先,学校和家庭要转变教育观念,完善体育健康机制,在入学或开展大型体育活动前遵循“先检查后测试”的原则,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其次,学校应全面完善体育课程的相关设计,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我们应该开设足够的体育课,配备强大的体育教师;加强全民急救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同时,将急救课程纳入中小学健康课程体系,编写符合各年龄段中小学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急救课程,按年龄统一教材和课程标准,确保急救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最后,法治消除了救援人员的担忧,在现实生活中,心肺复苏利用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救援人员或学校不敢承担责任;目前,许多地方都颁布了急救法律法规,以保障救援人员的权益,这些规定应该得到更多的宣传和普及。
总之,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回避和把校园体育变成一种温和的掩护,相反,我们应该改变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从技术、设施、急救等方面为校园体育“垫底扫清道路”,使青少年体质更加强健。
我不这样认为,很有可能是学生本来身体就有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爱运动,身体素质本来就差。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非常强的体育运动量。
这种观点其实不对的,孩子跑步发生猝死说明孩子身体是有问题的,和温柔体育没有任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