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2025-04-01 01:50: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很深,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
  马克思提出价值的概念,并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意在以劳动作为分配的依据,把劳动抽象为价值来衡量商品价格,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实质。从这样的立场出发认为不发生交换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不与其它商品发生关系,不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不需要用价值衡量,也体现不出产品的价值。价值要通过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即商品交换)来体现,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其它物品不具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
  马克思主义有其局限性。它提出劳动价值规律是对人类的贡献,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石。但他在理论研究中参杂进主观理念,把这种理念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价值的定义过于狭窄而刻意牵强,使劳动价值论一半是规律,一半是理论,规律是事物间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左右的必然联系,理论则不同,立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因此“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而不是客观必然。
  如果我们定义价值是物品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作用,“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这个论断就是错误的。
  当共产主义实现后,商品经济消失,代之为产品经济,实行按需分配。没有了商品,但所有产品仍需要用价值衡量,实现以价值衡量为手段,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导向的生产力发展过程。
  因此,虽然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和方法是对的,是发展方向,但美玉微瑕,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象您这样善于发现问题并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人来完善。
  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见解。

回答2:

不是商品有价值,而是价值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交换时,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是私人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在不断的交换中,商品生产者又没有指明他们在比较劳动时间,反而用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而私人生产者只有在交换商品时才发生关系,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产生了商品拜物教,在他们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成了商品的本身的价值属性。

回答3:

商品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两方面,在货币出现前为交换价值和实用价值。实用价值是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在交换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指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具备这两个属性。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因此价值必须存在于交换中。所谓无差别就是指交换的等价性。价值因而不仅仅指人类劳动,还得是无差别的。是商品的特有的交换中属性。

回答4:

因为 。。。这个太深奥了。。不必深究 记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