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被称为“新货币数量论”或“货币主义”,而他的货币需求理论又是其全部理论的核心。“新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内容是:物价水平乃至名义收入(国民总产值或国民收入)的水平是由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供应是由货币当局和有关立法来控制的,其变化独立于经济体系的内部运转,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货币需求函数的状况。理论分析和统计资料证明,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使货币供应量的人为变化不能被货币需求所抵消,从而作用于物价乃至名义收入,对经济生活发生影响。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不规则变动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如要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就必须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如美国应执行每年4%~5%的固定增长率),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弗里德曼对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1)实际货币需求不受物价水平(P)的影响。(2)实际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作为总财富代表的恒久性收入(Y/P)。由于恒久性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如生产技术水平、人口、物质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等等),其变动是相对平稳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货币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的。美国统计资料的经验数据证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394,即当收入提高1%时,货币需求提高1.394%。(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极小。rm、rb、re决定于市场利率,而实际统计资料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很差。统计资料还表明,物价变动率只有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情况下,才会影响货币需求,因而不会对货币需求发生较大影响。 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尽管货币需求是多种复杂变量的函数,但是,由于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制度等因素制约,从长期来看,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性收入这一因素对货币需求起主导作用。一些易变因素如利率、价格变动率等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从总体上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经过努力,货币需要量是可以预测的。问题的关键只在于,货币当局能否按货币需要量控制货币供应,使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