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实验方案知,实验①③④⑤⑥是想证明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且这几种金属都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实验2是想证明非金属性强弱的,即实验目的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故答案为: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在试管中进行,镁带与沸水反应需要酒精灯加热,滴加溶液时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用到仪器有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3)①镁和滴有酚酞的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氢氧化镁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氢氧化镁的溶解性很小,所以溶液呈浅红色,故选B;
②氯气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硫单质不易溶于水,且硫单质呈淡黄色,所以会看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选F;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碱,所以其水溶液呈红色,故选A;
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反应剧烈,产生可燃性气体,故选D;
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和铝反应不如和镁反应剧烈,且反应时都生成可燃性气体,故选C;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生成Al(OH)3沉淀,加入NaOH至过量,继续反应生成NaAlO2而溶解,故选E;
实验③是钠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为:B;F;A;D;C;E;2Na+2H2O=2Na++2OH-+H2↑;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5)I.验证钠的物理性质,在试管中进行,验证产物氢气用酒精灯,所以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小试管和酒精灯,
故答案为:小试管和酒精灯;
Ⅱ.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若要Na与水反应,需让二者接触,所以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然后将小试管扣在玻璃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上方,点燃,
故答案为: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玻璃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上方,点燃;
Ⅲ.Na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所以熔成闪亮的小球,有气体放出所以迅速游动,反应生成碱,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迅速游动,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