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可是长期以来,天文学家都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实际运行轨道与计算出的轨道位置并不相符。虽然,后来人们又在海王星之外发现了冥王星,但冥王星的质量实在太小,不可能由它来解释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行轨道问题。一些天文学家由此相信,冥王星之外还存在着质量更大的太阳系的第十颗大行星。
多少年来,从未有人断然否定冥外行星的存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它存在的可能性。科学家发现,哈雷彗星过近日点的日期,似乎是以500年为周期而变化的。对此作出的一种解释是:当彗星运行到其轨道远日点附近的太阳系空间时,受到某种未知天体的摄动影响,而这未知天体很可能就是我们正要寻找的那颗冥外行星,这颗未知新行星的绕日公转周期约500年。
1950年,有人在计算遥远彗星运行轨道时,认为在冥王星以外应该有一颗大行星。可惜的是,天文学家们用望远镜在遥远的天空搜索了几年,仍没找到这颗大行星的踪迹。冥王星的发现者汤博用了14年的时间搜寻冥外行星,他仔细核查了大部分新行星有可能出现的天区,但是一无所获。有不少科学家认为,要寻找第十颗大行星,在现有的九大行星轨道之间是找不到的,只有在水星轨道以内,或者到冥王星轨道以外,才有可能找到。前者称为“水内行星”,后者称为“冥外行星”。
19世纪就有人怀疑在水星轨道以内可能存在水内行星,只因为它在太阳附近,隐藏在太阳光辉下而不被人所知。
但是,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水星在绕太阳运行轨道的近日点,也就是水星离太阳最近一点的位置,常常在不断变动,从而导致水星轨道跟着变动。而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运行轨道虽然也有类似的变动,但水星轨道的变动较为突出。根据这个现象,发现海王星的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提出了水星轨道里面有一颗未知的大行星的说法。
勒威耶的设想提出以后不久,天文爱好者勒斯卡博宣布他发现了这颗未知的行星,并把这颗假想的行星命名为“火神星”。勒威耶十分相信勒斯卡博的发现,并且在巴黎科学院的一次会议上,报告了勒斯卡博的发现,而且还计算出了“火神星”到太阳的距离和绕太阳一周的时间。至此,似乎水内行星已经找到了。勒斯卡博还曾宣布,在太阳圆面上看到过“火神星”的投影。还有其他一些观测者也说,曾经观测到过某种类似行星的天体在日面上通过。
这颗编号为2003UB313的“第10颗行星”位于太阳系的边缘。
虽然有不少天文爱好者和科学家进行了观测和对数据的检验,但是都没有找到“火神星”的踪影。1976年,美国专门发射了“水手10号”宇宙飞船到水星轨道去寻找水内行星。这艘宇宙飞船在那里整整寻找了一年,还是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由此看来,存在水内行星的可能性已经十分渺茫,甚至可以完全排除了。
那么冥外行星是否存在呢?人们从天王星的轨道异常,计算并寻找到海王星,并且在1930年发现冥王星以后,就怀疑冥王星外面可能还有冥外行星。因为人们发现冥王星的亮度比原来估计的要暗得多。而且它的轨道和其他行星的轨道差别较大,倒是和一颗名叫“奇龙”的小行星差不多。因此,有位美国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其实算不上一颗大行星,只能算是一颗比较大的小行星。它没有“能力”去干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行轨道发生“越轨”行为,因此,需要重新寻找造成天王星和海王星发生“越轨”行为的“元凶”——冥外行星。
天文学家通过对各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和判断,认为如果冥外行星存在的话,它可能在离太阳105亿千米以外的地方。根据推算,这颗行星比冥王星还要暗,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宇宙探测器,在太阳系边缘附近做了大量观测,企图找到冥外行星。1977年底美国天文学家科瓦尔在天王星和土星之间发现一个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后经天文学家半年多的努力观测,认为它还不够大行星的资格,基本上认为它只是一颗小行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先后发射“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试图探索太阳系的秘密。但从其发回的照片及资料中,还没找到新行星的证据。
太阳系究竟有没有第十颗大行星,这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