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河北
政治篇
明清至民国初年,和被作为京畿重地及北方政治军事中心,成为各种政治军事力量角逐的主要战场。辛亥革命中,直隶的革命志士组成了共和会、铁血会等秘密团体,在清王朝统治的中心腹地进行革命活动。民国成立以后,北洋军阀的重要支派——直系军阀,以河北为大本营,展开了皖系、奉系军阀的政治角逐和军事抗争。
1922年,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河北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唐山诞生。河北组织成立后,立即投入到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
1933年,日本在山海关挑起时便,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军队奋起抗击,闻名于世的长城抗战在河北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河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河北以其当时特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成为著名的敌后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将中国推入内战深渊。爱国将领高树勋反对内难,在邯郸毅然率部起义。盘踞在河北的国民党军不断受到毁灭性打击。石家庄的解放、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全中国解放的基石。
1948年,毛泽东等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平山县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经济篇
19世纪70年代,河北开始创办近代工业,主要有开滦矿务局、唐山机车厂,山海关桥梁厂、启新洋灰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长、唐山华新纺织公司、石家庄大兴纺织公司等。近代工业中除耀华玻璃厂有部分民族资本外,其余厂矿的中方资本多为官僚资本,并且是多向外国借款。因此无论是矿山还是工厂,几乎都被外国人把持。在近代工业中,矿业、纺织、建材等较为发达。同一时期,一些地方手工业,如高阳土布、辛集皮毛、固安柳编等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铁路、港口也开始修建。除最早的唐山到胥各庄线外,还有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借外国资本修建的有京山路京汉路石太路津浦路等。
日本亲如何背后,加紧了对河北经济的垄断和掠夺,河北主要的厂矿均被日本控制。为了支持侵华战争,掠夺资源,日本在河北开办和“合办”了峰峰电厂、唐山电厂、唐山制钢厂等。日本还侵占了大片土地,掠夺了大量的农副产品。河北的民族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受了日本经营的主要厂矿。在国统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大批企业生产萧条,濒于停业。农村经济也遭到摧残和破坏。
同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河北各解放区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家庭手工业、副业及生产合作社。同时建立了工厂、商店、银行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公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对夺取政权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篇
20世纪初期,清政府推行新政,停科举、办学堂、广游学,尤其在“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直隶举办新式学校,风起云涌,到民国初年,几为全国之首。当时,除含有初等、中等、高等的普通教育外,师范、职业、军事、留学预备等各类专业教育,官办、私办、教会办的各种性质的学校广布全省,开新式教育之先,在全国影响巨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教育遭逢厄运,以河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宁静的课桌,各种学校几乎全部停办。广大爱国师生在迁徙流离之中。坚持办学。抗日根据地在坚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兴办其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学校以全新的教育内容,成为革命的摇篮。
近代河北培育了大批的文化名人。教育先导王森然、一生向学的杨绳武、育德育人的郝仲青、创办留学班的王国光、文化使者李石曾、开启新地理的白眉出、数学王国明珠张广厚、工程巨匠刘仙洲、大地构造之父张文佑、图书馆学先驱王重民、北图功臣袁同礼、考古学巨匠裴文中、末科状元刘春霖等都出自河北,他们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河北剧种繁多,京剧、河北梆子、评剧、昆曲、丝弦、老调及皮影等剧中的演员、艺术家荟萃,传世名旦荀慧生、京剧翘楚尚小云、昆曲大师韩世昌、评剧皇后白玉霜、评剧鼻祖成兆才、人民艺术家张寒辉等,都为繁荣祖国的戏曲事业做出贡献。
河北还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拳种繁多,流派纷呈。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摇篮,吴桥杂技多次在世界上为祖国赢得声誉。多彩的河北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河北
政治篇
明清至民国初年,和被作为京畿重地及北方政治军事中心,成为各种政治军事力量角逐的主要战场。辛亥革命中,直隶的革命志士组成了共和会、铁血会等秘密团体,在清王朝统治的中心腹地进行革命活动。民国成立以后,北洋军阀的重要支派——直系军阀,以河北为大本营,展开了皖系、奉系军阀的政治角逐和军事抗争。
1922年,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河北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唐山诞生。河北组织成立后,立即投入到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
1933年,日本在山海关挑起时便,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军队奋起抗击,闻名于世的长城抗战在河北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河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河北以其当时特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成为著名的敌后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将中国推入内战深渊。爱国将领高树勋反对内难,在邯郸毅然率部起义。盘踞在河北的国民党军不断受到毁灭性打击。石家庄的解放、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全中国解放的基石。
1948年,毛泽东等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平山县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经济篇
19世纪70年代,河北开始创办近代工业,主要有开滦矿务局、唐山机车厂,山海关桥梁厂、启新洋灰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长、唐山华新纺织公司、石家庄大兴纺织公司等。近代工业中除耀华玻璃厂有部分民族资本外,其余厂矿的中方资本多为官僚资本,并且是多向外国借款。因此无论是矿山还是工厂,几乎都被外国人把持。在近代工业中,矿业、纺织、建材等较为发达。同一时期,一些地方手工业,如高阳土布、辛集皮毛、固安柳编等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铁路、港口也开始修建。除最早的唐山到胥各庄线外,还有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借外国资本修建的有京山路京汉路石太路津浦路等。
日本亲如何背后,加紧了对河北经济的垄断和掠夺,河北主要的厂矿均被日本控制。为了支持侵华战争,掠夺资源,日本在河北开办和“合办”了峰峰电厂、唐山电厂、唐山制钢厂等。日本还侵占了大片土地,掠夺了大量的农副产品。河北的民族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受了日本经营的主要厂矿。在国统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大批企业生产萧条,濒于停业。农村经济也遭到摧残和破坏。
同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河北各解放区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家庭手工业、副业及生产合作社。同时建立了工厂、商店、银行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公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对夺取政权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篇
20世纪初期,清政府推行新政,停科举、办学堂、广游学,尤其在“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直隶举办新式学校,风起云涌,到民国初年,几为全国之首。当时,除含有初等、中等、高等的普通教育外,师范、职业、军事、留学预备等各类专业教育,官办、私办、教会办的各种性质的学校广布全省,开新式教育之先,在全国影响巨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教育遭逢厄运,以河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宁静的课桌,各种学校几乎全部停办。广大爱国师生在迁徙流离之中。坚持办学。抗日根据地在坚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兴办其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学校以全新的教育内容,成为革命的摇篮。
近代河北培育了大批的文化名人。教育先导王森然、一生向学的杨绳武、育德育人的郝仲青、创办留学班的王国光、文化使者李石曾、开启新地理的白眉出、数学王国明珠张广厚、工程巨匠刘仙洲、大地构造之父张文佑、图书馆学先驱王重民、北图功臣袁同礼、考古学巨匠裴文中、末科状元刘春霖等都出自河北,他们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河北剧种繁多,京剧、河北梆子、评剧、昆曲、丝弦、老调及皮影等剧中的演员、艺术家荟萃,传世名旦荀慧生、京剧翘楚尚小云、昆曲大师韩世昌、评剧皇后白玉霜、评剧鼻祖成兆才、人民艺术家张寒辉等,都为繁荣祖国的戏曲事业做出贡献。
河北还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拳种繁多,流派纷呈。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摇篮,吴桥杂技多次在世界上为祖国赢得声誉。多彩的河北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简称冀,位于东经113°04'至119°53',北纬36°01'至42°37',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面积为18.77万平方千米,人口7000万。全省最高峰小五台 (海拔2882米),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
省会石家庄,是一座新兴的轻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以及对外交往的中心。
河北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为清代皇室的“郊游”场所,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清代皇家游猎的场所——木兰围场。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名列全国首位,著名的还有邯郸赵王城遗址、涉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西陵,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定州塔、赵州桥、正定隆兴寺等。在悠悠历史古迹的背后,河北省也不乏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北戴河、秦皇岛南戴河和唐山沿海的天然海滨风光,辽阔壮美的坝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涞水野三坡,险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种景致相映相成,为“燕赵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故简称冀。河北地处华北、渤海之滨,首都北京周围,近郊天津。春秋战国时为燕、赵之地,汉、晋时置冀、幽二州,唐属河北道,元属中书省,明属京师,清为直隶,1928年始称河北省。现辖11地级市、22县级市、109县、6自治县。60多个市县对外开放。全省面积187693平方公里。有汉族、回族、满族等民族。
近代河北
政治篇
明清至民国初年,和被作为京畿重地及北方政治军事中心,成为各种政治军事力量角逐的主要战场。辛亥革命中,直隶的革命志士组成了共和会、铁血会等秘密团体,在清王朝统治的中心腹地进行革命活动。民国成立以后,北洋军阀的重要支派——直系军阀,以河北为大本营,展开了皖系、奉系军阀的政治角逐和军事抗争。
1922年,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河北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唐山诞生。河北组织成立后,立即投入到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
1933年,日本在山海关挑起时便,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军队奋起抗击,闻名于世的长城抗战在河北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河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河北以其当时特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成为著名的敌后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将中国推入内战深渊。爱国将领高树勋反对内难,在邯郸毅然率部起义。盘踞在河北的国民党军不断受到毁灭性打击。石家庄的解放、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全中国解放的基石。
1948年,毛泽东等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平山县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经济篇
19世纪70年代,河北开始创办近代工业,主要有开滦矿务局、唐山机车厂,山海关桥梁厂、启新洋灰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长、唐山华新纺织公司、石家庄大兴纺织公司等。近代工业中除耀华玻璃厂有部分民族资本外,其余厂矿的中方资本多为官僚资本,并且是多向外国借款。因此无论是矿山还是工厂,几乎都被外国人把持。在近代工业中,矿业、纺织、建材等较为发达。同一时期,一些地方手工业,如高阳土布、辛集皮毛、固安柳编等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铁路、港口也开始修建。除最早的唐山到胥各庄线外,还有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借外国资本修建的有京山路京汉路石太路津浦路等。
日本亲如何背后,加紧了对河北经济的垄断和掠夺,河北主要的厂矿均被日本控制。为了支持侵华战争,掠夺资源,日本在河北开办和“合办”了峰峰电厂、唐山电厂、唐山制钢厂等。日本还侵占了大片土地,掠夺了大量的农副产品。河北的民族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受了日本经营的主要厂矿。在国统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大批企业生产萧条,濒于停业。农村经济也遭到摧残和破坏。
同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河北各解放区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家庭手工业、副业及生产合作社。同时建立了工厂、商店、银行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公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对夺取政权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篇
20世纪初期,清政府推行新政,停科举、办学堂、广游学,尤其在“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直隶举办新式学校,风起云涌,到民国初年,几为全国之首。当时,除含有初等、中等、高等的普通教育外,师范、职业、军事、留学预备等各类专业教育,官办、私办、教会办的各种性质的学校广布全省,开新式教育之先,在全国影响巨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教育遭逢厄运,以河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宁静的课桌,各种学校几乎全部停办。广大爱国师生在迁徙流离之中。坚持办学。抗日根据地在坚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兴办其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学校以全新的教育内容,成为革命的摇篮。
近代河北培育了大批的文化名人。教育先导王森然、一生向学的杨绳武、育德育人的郝仲青、创办留学班的王国光、文化使者李石曾、开启新地理的白眉出、数学王国明珠张广厚、工程巨匠刘仙洲、大地构造之父张文佑、图书馆学先驱王重民、北图功臣袁同礼、考古学巨匠裴文中、末科状元刘春霖等都出自河北,他们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河北剧种繁多,京剧、河北梆子、评剧、昆曲、丝弦、老调及皮影等剧中的演员、艺术家荟萃,传世名旦荀慧生、京剧翘楚尚小云、昆曲大师韩世昌、评剧皇后白玉霜、评剧鼻祖成兆才、人民艺术家张寒辉等,都为繁荣祖国的戏曲事业做出贡献。
河北还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拳种繁多,流派纷呈。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摇篮,吴桥杂技多次在世界上为祖国赢得声誉。多彩的河北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范围很大,希望LZ说明要哪方面的。
我先给些资料,搜集的。
先简介:
区域位置: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总面积187693平方公里,省会石家庄市。北距北京283公里,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
人口状况:
2009年3月31日,全省常住人口达到7000万人。。
经济状况:
河北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现有耕地1亿亩以上,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两年三熟,但各地耕作制差异很大。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本省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
比较严重的问题: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量386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都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8,均低于全国水平和相邻省、市、区,且部分山区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已专供北京、天津两市使用。
近些年的情况:
从1996年6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省大幅度调高定购粮收购价格;从7月1日起,相应调整了成品粮食的销售价格,但对军供粮、大专院校学生口粮和特困职工实行优惠照顾。由于粮食流通长期实行政企不分的体制,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难以分清,国家财政长期背着沉重的包袱。因此,1998年国务院决定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财务挂账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在改革中,要求国有粮食企业坚定不移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不允许私商到农村收购粮食;国有粮食企业必须按顺价(收购价加经营费用)销售粮食,不允许亏损出售粮食;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不许挤占挪用。2001年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逐步调整保护价粮食的品种和范围,放宽对非国有粮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事粮食收购的资格限制。从2001年秋粮上市起,将玉米、稻谷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从2002年夏粮上市起,将廊坊、唐山、秦皇岛三市的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2003年在对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沧州、衡水等中南部六市小麦继续实行保护价收购制度的同时,进一步缩小了保护价收购范围,确定小麦保护价收购数量为45亿斤,重点安排到京深高速公路沿线的小麦主要区,实现了由敞开收购到限量保护的转变。同时适应WTO规则要求,开始对粮食补贴方式进行调整,2003年全省有6个县进行直补农民的试点。
1949年以前,河北省森林几乎破坏殆尽,仅残存天然次生林788万亩,森林覆盖率仅有2.8%,是全国少林省份之一;1949年~1966年,是河北省林业的恢复、调整阶段,全省有林地面积增加101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6个百分点;1967年~1978年,是河北林业建设在困难中发展的阶段。全省有林地面积增加92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3个百分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河北林业进入振兴时期。
“十一五”开局之年,全省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公路建设和铁路建设增势强劲,运输和港口生产实现快速增长,“东出西联”的交通基础正在形成,交通服务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19.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7%;粮食单产290.7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量2702.8万吨,增长4.0%,是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2006年,河北省邮政电信业在不断扩大网络规模的同时,积极推行个性化营销服务,服务内容形式多样,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满足并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邮电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6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邮政业实现业务总量30.4亿元,增长21.1%;电信业实现业务总量611.2亿元,增长21.4%。
2006年,全省工业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创新发展思路,加快结构调整,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产销基本衔接,效益稳步提高。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全省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一定成绩,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家图书馆有本书叫 近代河北史要 注册后可索取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