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纳金怎么做账?

2025-04-28 05:10: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上交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企业发生的罚款支出、捐赠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常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按照最新的会计准则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按该项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该项无形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按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

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金”,按其差额,贷记“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资产处置损益”。只有当无形资产报废时,按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营业外支出。

扩展资料: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该科目可按营业外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确认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

确认盘亏、非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等科目。

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是企业财务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滞纳金是指税务机关基于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事实,而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附带征收。各国法律对滞纳金的法律性质的认定并不一致,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损害赔偿说。该说认为,税收债务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之债。当清偿期届满时,如果纳税人不能如期履行义务,就会构成迟延履行,进而给债权人带来损失,需要通过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等方式加以弥补。基于此,滞纳金的比例不能太高,虽然其可以高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率,但是大致不能超出民间借贷的利息率太多。

2、行政处罚说。该说认为,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未及时缴纳税款的一种经济制裁措施。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滞纳金具有惩罚性,滞纳金即罚款。

3、行政秩序罚说。依照此说,滞纳金是对纳税人过去违反税法义务行为的制裁。如果按照这种理解,滞纳金与罚款实际上没有任何差别,将滞纳金列入税收附带债务也没有合理性可言。

4、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该说认为,滞纳金主要是一种迟延履行的损害赔偿,但同时也兼有行政执行罚的性质。如果滞纳金只是一种行政执行罚,那么在征收滞纳金的同时,还应该加计利息。然而实际上,滞纳金与利息从来不会同时课征。

可以看出,以上学说多是从行政法的角度认定滞纳金的法律性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外支出

回答2:

税法里面有规定滞纳金的计算方式为应纳滞纳金=应纳税额×天数×0.05%。

所以企业在发生滞纳金财务往来的时候,明确这笔帐应该属于哪个科目,一般的处理方法会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滞纳金是属于惩罚性质的支出。

滞纳金超过规定的缴款期限,向缴款人征收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款项,一般是按超过规定期限的天数,每天征收应缴款额一定的百分比。

会计分录如下:

1、借:营业外支出-税款滞纳金

     贷:银行存款

2、补交滞纳金的时候,可以直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缴纳税收滞纳金的条件

1、未按规定缴纳税款。

2、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导致少缴税款。

3、偷税。

4、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5、欠税。

6、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外支出

回答3:

税法里面有规定滞纳金的计算方式为应纳滞纳金=应纳税额×天数×0.05%。

所以企业在发生滞纳金财务往来的时候,明确这笔帐应该属于哪个科目,一般的处理方法会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滞纳金是属于惩罚性质的支出。

滞纳金超过规定的缴款期限,向缴款人征收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款项,一般是按超过规定期限的天数,每天征收应缴款额一定的百分比。

会计分录如下:

1、借:营业外支出-税款滞纳金

     贷:银行存款

2、补交滞纳金的时候,可以直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缴纳税收滞纳金的条件

1、未按规定缴纳税款。

2、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导致少缴税款。

3、偷税。

4、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5、欠税。

6、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外支出

回答4:

  方法如下:
  1、缴纳滞纳金 借:营业外支出--滞纳金及罚款
  贷:银行存款
  2、按补交所得税作提取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3、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交税时
  借:应交税费--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