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理论能否适应大陆地质的研究?为什么?

2025-04-28 00:15:0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可以,板块构造理论的理论依据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主要研究的是板块间的运动,如碰撞、挤压、拉张、平错等,因此对大陆地质的研究应该是很有益的。

回答2:

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自从形成以来在地表和内部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正是地球的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是形成地球表面差异的重要原因。探讨地壳运动的产生原因,需要用大地构造理论加以解释。板块构造说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魏格纳认为: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Pangea);周围的海洋称为泛大洋(Panthalassa)。从中生代开始,这个泛大陆逐渐分裂、漂移,一直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出现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二、海底扩张学说
若干世纪以来,地质工作都是局限于大陆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为苏美等国家争夺战略要地和海底资源,各种科学伸入到这片占地球总面积71%的“禁区”,展开了多方面的海洋调查工作,并获得了大量海洋科学的资料。例如,发现或进一步弄清了大洋中脊形态、海底地热流分布异常、海底地磁条带异常、海底地震带及震源分布、岛弧及与其伴生的深海沟、海底年龄及其对称分布、地幔上部的软流圈等等。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崭新的学说——海底扩张说。

回答3:

板块构造理论能适应大陆地质的研究。
中国大陆是地球上地质历史漫长而又最年轻的大陆,是在新生代期间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以后才最后形成的。
以板块构造理论研究中国大陆的地质历史,是李春昱倡导实施的,并于1982年主编出《亚洲大地构造图》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亚洲大陆显生宙以来板块构造演化。该项研究成果在国乃至亚洲大陆地质历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人生时间的限制,未能完成关于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演化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回答4:

您好,这个问题不能直接回答能与不能。
板块构造理论属于一门较大的理论,其中包括很多内容。而大陆地质的研究也是一个很大内容,从表象上来看,板块运动对大陆地质有一些相关作用,比如我们熟知的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从而形成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也从某些方面间接造成了西南地区地震频发。从这一点看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地质研究有着紧密联系,但是使用它的话,需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大陆地质研究的背景支撑理论,而不是直接使用在大陆地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