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喝的,没那么严重
1、PET材质要到260℃以上才熔解为乙醛类物质
翻转矿泉水的瓶子,可以看见下面有个小小的符号,三角形中写了数字“1”,这是最常见的塑料材质之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大多数的矿泉水、饮料瓶采用PE材料。PET材质在70、80℃下开始变软,在水参与的情况下,要到260℃以上才熔解为乙醛类物质。
夏天车内最高温度的确可达70-80℃!但是这个温度仅仅会引起矿泉水瓶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毒性物质的泄漏几乎可以忽略。
结论是,如果你在高温的车厢里放了瓶矿泉水,大可不用担心瓶子遇热释放致癌或毒性物质。
2、PET材质的矿泉水瓶不含双酚A成分
2011年3月,欧盟开始全面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奶瓶。原因是不能确定双酚A无害,也不能确定它有害,于是本着食品安全的考虑而采取了保守的禁止态度。
在常见的做瓶子的塑料材质中,唯有PC是生产过程中必须用到双酚A的。而PC材质的水瓶,一般并不见于以一次性为主的矿泉水瓶。
PC材质本身,在有水的情况下是有水解可能的。只是这种情况的发生条件是长期在100-120℃高温水。虽然车内温度很难产生这样的高水温,不过鉴于PC材质的瓶子以婴儿使用的奶瓶居多,有孩子的家长们还是尽量不要将奶瓶长期放在高温车内。
结论是,PET材质为主的矿泉水瓶并无双酚A成分,喝矿泉水无需担心此问题。但PC材质的瓶子还是避免长期放在高温车内为好。
3、车里放矿泉水时间长容易变质 细菌危害比癌症危害靠谱
矿泉水瓶的PET材质本身有一定透气性,而在高温情况下,特别是超过70℃,矿泉水瓶变软,会更容易让氧气通过瓶身进入瓶内。这带来的结果是,容易造成矿泉水的保质期提早结束。
相比极其微量的低分子齐聚物的毒性,水质变质对身体健康的威胁可能要大得多。至于容易致病的细菌,更多要看打开瓶盖后,所接触的环境。如果车内环境本身就不卫生,高温会让病菌滋生繁殖速度加快。
结论是,车内的矿泉水,开瓶后尽快喝掉,尽量不要开瓶后储存。改掉长期在车内备水,或将未喝完的矿泉水放置车内的习惯为好。
喝吧,想多了,你觉得喝的瓶装水从工厂出来都是冷藏车拉出来的吗
没晒过的可以喝,晒过的也可以喝,但最好不要。
水不可能自己产生有毒物质,水加热过就致癌,那白开水又是怎么回事,别相信那些以讹传讹的。矿泉水瓶塑料一般是聚乙烯塑料,没有毒。但不排除某些商家掺一些有毒有害的塑料,加热后有刺鼻气味,可能溶于水。
看什么牌子,再摸瓶子温度。摸起来凉凉的就可以喝。牌子是贵点的就喝,要是康师傅之流,就坚决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