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2-25 04:29: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2017年清明节就要到了,每年的这个时间点扫墓的人群都是一拨又一拨。但你真的“会”扫墓吗?下面我整理了一些扫墓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们:

一、尽早出发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人口大国,而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清明节赶回家扫墓,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而尽早出发不仅能减少堵车的可能性,更可争取扫墓准备时间。

二、扫墓程序

打扫完墓地后,将食物供祭到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再折上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到坟上。最后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其他人看了知道此坟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整理一下: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三、扫墓核心

扫墓最重要的当然是扫,因此扫墓的第一步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扫墓的核心就在于让你扫除不利于墓地的东西。

四、注意防火

一般叩头行礼后,纸钱还没有完全焚化完毕,这时不要着急离开,一定要看着纸钱完全焚完毕然后打扫灰烬后再离开。近些年来,因扫墓而引发的“焚墓”不在少数,切记!

五、不要买鞋

老一辈的人应该都了解,不过年轻一辈有些可能不知道。在我国“鞋”与“邪”同音,因此不宜在这个时间段买鞋。当然,更不适宜送鞋!如果实在没鞋穿怎么办?老祖宗的留下了破解方法:将红纸包好鞋子,放门口一晚,第二天清早将红纸烧掉即可。

六、避免拍照

拍照已经成为我们年轻一代生活的部分,无论是为了记录生活还是为了分享情绪。但扫墓的实在不宜拍照,祭祖不只是纪念先祖,还有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

这里整理的一些比较重要且实用的要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回答2:

1、扫墓焚烧的注意事项:

(1)清明节将至,文明祭扫,小心火烛。

(2)祭扫遇到大风天,请勿烧纸、燃烛、点香、燃放爆竹。

(3)祭扫如需烧纸、燃烛、点香,请清理周围可燃物,人要进行守护,待火完全熄灭方可离开。

(4)随手清理祭祖后留下的垃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扫墓衣着 素色为主。

按照习俗,清明扫墓的顺序首先是将墓区打扫干净,然后摆放祭品,在墓上压些纸钱,上香,敬酒,拜祭,焚化“财帛”,吃供品等等。

3、摆放供品 须有铺垫。

在摆放祭品时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应该先在下面铺上一块白布或者白纸,如果没有白布白纸,起码也要铺上报纸。

这也是源自古代礼仪,《易经》中大过卦“初六”爻辞是专门讲祭祀礼仪的,该爻辞称:“藉用白茅,无咎。”意思是祭祀时先将洁净的茅草铺在地上,然后将祭品放在上面,这样做就没什么过错了。

4、祭拜时候要心怀尊敬

孔子说:“祭如在”。除了轻拿轻放祭品,在下面用白布白纸做铺垫外,向祖先敬酒跪拜时要全神贯注,脑袋里想着祖先的音容笑貌,好像与祖先面对面交谈。

正如孔子所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便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的在那里。)游子难返 家中祭拜。

回答3:

1、从堪舆学角度讲,扫墓要选择好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上午7时后到下午5时前最好,天还没亮和日落西山时不宜扫墓。

2、如果扫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据说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稳定精神的作用。

3、扫墓时要衣着整齐,神情肃穆,不要粗言粗语,大声喧哗,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

4、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细看别家坟墓和踩踏别家坟墓,或对别家坟墓评头品足。

5、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适宜的。

6、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扫墓。

7、扫墓回家后不能穿着沾满泥巴的鞋回家。进家门前当先清洗鞋底。

8、不能在坟墓上大小便,不管该坟墓是否破败。这种行为往往会引来疾病,甚至更不好的事。

9、不能将坟头的花花草草树枝树苗带回家。

10、祭祀剩下的香烛不能带回家。

11、祭祀食品除了肉类,一般到了最后要么就放坟墓前,要么就给孩子吃了,总之不带回家。

回答4:

清明本来是一个农历的节气,但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而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之一,又是中华民族祭祀扫墓与踏青游玩的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扫墓习俗与注意事项 :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祖先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时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绘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 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 “三月节”。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一般应带上香纸供品,亲自到茔(墓地)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旧时“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现在则流行网上扫墓,其实不论哪种形式,都是为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传承人类文脉,当然亲自到坟上去扫墓,体现精诚,则效果更好一些。同时,给祖坟插插花,压压纸,添添土,除除草,也有利后代运势。
  
  清明节还流传插柳的风俗,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祛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菩萨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所以在扫墓时,如果条件允许,在坟地周围,插几棵柳树,载几株杨树或松柏,都是避邪扶正、荫庇子孙的善举。
  
  扫墓一般都在山野进行,清明节时因为风大,在烧纸上香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到指定的地方梵烧,否则引起火灾,不但愧对祖先,也破坏环境,也可以只点些香,供些花果,而不必非得烧纸。
  
  有的地方对扫墓还有一些其它的讲究,比如一般女人是不宜去墓地的,这倒不是男尊女卑,是由于女人阴气较重,而坟地阴气也重,如再沾染一些阴气,则会影响睡眠与健康,但唯独在清明节时,可以去墓地为祖先扫墓。
  
  不过来月经的女性朋友,最好回避一下,虽然也可以随同家人一起去扫墓,但宜远远祭拜,而不宜直接到坟前活动,因为月经是“生气”,容易与“阴气”产生反应,而影响健康与情绪,或带来其它麻烦。
  
  同时,学生或青年人,应该尽量跟团或随家人前去扫墓,不但要祭扫祖先,而且还要祭扫革命先烈之墓,缅怀英烈,激发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总之,祭祀祖先有各种形式,心到则神知,并不一定非得拘泥,而通过祭祖传承孝道,让子孙后代了解历史,热爱祖国,传承文明,才是最重要的内容。 

回答5:

①扫墓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我们在扫墓的时候不可以穿颜色过靓丽的衣服,穿着要以素色为主。
②扫墓时不可以嬉戏打闹、谈笑风生、大声喧哗,应明白逝者安息的道理
③扫墓时不可拍照,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在扫墓的时候要专心谨慎,拍照会引来不好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