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池鹤迎燕三首诗各写出了什么形象特点以及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2025-04-13 18:24: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闻雁】(韦应物·唐)

在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传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衬托萧瑟的气氛、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

【池鹤】(白居易·唐)
鹤,性情雅致,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着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除此之外,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跟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故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高尚品德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为长寿仙禽,经说:鹤寿无量;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中国人称健寿者长寿白叟,又呼“鹤发童颜”或“鹤寿松龄”,就连惦念离世老人都冠以“驾鹤西游”美意。《池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本诗借物抒怀,以囚鹤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本诗写法上也可以说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这首诗描写了鹤的生活环境和风格的与众不同,突出了它的形态美、色彩美和声音美。以鹤与鸡、鸬鹚、鹦鹉作对比映衬,表现了鹤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恶
【迎燕】(葛天民·宋)

“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尾句是对燕子勤劳的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