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公务员面试题

2025-02-25 14:32: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您好,中政教育为您解答:
【题目】农村人想进城市,享受城市的医疗、保险等社会资源;城市的人想去农村,因为城市物价高、生活成本高,农村生态环境优越.对此,你怎么看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现象类试题
【考查要素】考察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答题思路】本题为综合分析类题目,考察考生对社会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在答题时,要联系这种现象发生的大背景,阐述出现的原因及具体的解决措施等.
【参考答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对农村田园风光的描述,如今依然让很多人向往.而我国目前出现的农村人想进城市,城市人想去农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失衡的突出表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人想进城市的原因有:第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古代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社会地位低,很多人渴望进城,享受城市的资源.第二,是城乡差距的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很大,不像城市工人有较稳定的收入,且工作环境风吹日晒,与城市工人工作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别.城市丰富的公共设施、丰富的教育等资源,较为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福利政策,这一切在农村都遥不可及.第三,改革开放后,很多农民工为提高经济收入进城打工,渴望融入城市,但由于户籍限制等问题,很难实现身份的转变,渴望变成真正的城市人.
城市人想进农村的原因有:第一,生存压力.城市过高的房价,高物价、教育费用高等种种因素,使得城市的生存成本很大.第二,城市环境的影响.大城市拥挤的交通,脆弱的环保、令人担忧的食品安全及日益恶化的治安等问题,使人们在城市生存的幸福感降低.第三,对农村生活定位的偏差.很多城市人并不了解更没有体验过农村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定位往往是书籍等的描述,导致盲目的渴望农村悠然自得的"采菊"生活.
应对这一现象的主要措施应该是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广农村机械化、科学种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政府加大农村公共设施、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推广"新农合",加大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进一步推行农村养老保险,使农民享有与市民等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针对城市进程中的问题,城市管理者要着手建造宜居城市,加强环保、公共交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和监管,稳定城市物价,狠抓食品安全,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题目中的现象提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保障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让我国人民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的目标,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农村和城市的居民的生活都更幸福更美好.

回答2:

在这里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家总结历年的高分经验,对在综合分析现象类题目中取得高分的技巧做出解读,希望考生能在这些技巧里得到一些帮助。
一、题型解读
综合分析现象类试题,是给出一个或一类社会现象,询问考生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考查考生能否对现象的本质做出明确、全面、透彻的分析判断,并且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通过考生的答案,考官可以看出考生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合分析现象类的题目出题形式为,题干指出一个社会现象,接着问“你怎么看、你怎么想、谈谈你的看法”,比如说:
【例】去年蔬菜丰收,但蔬菜价格很低,农民损失很大,可市民却并没有感觉到菜价便宜,出现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你怎么看?
二、答题方法
针对一个综合分析现象类问题,虽然问的是“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但是要知道他考查的不只是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能只谈看法,还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比如说针对上面的例题,很容易看得出来是中间环节提高了菜价,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说:
【参考解析】蔬菜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市民必须的生活基础,蔬菜的价格问题十分重要,涉及民生。(看法)出现菜价在农民那里很低,但到了市民手里却不便宜的现象,首先跟中间环节有很大关系,物流的成本,中间商的压低收购价格以及哄抬物价都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想要做到不伤民、不伤农,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和有效规范、监督中间商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解决)
这里对中间环节我们只是简单的说,并没有展开,虽然从中间环节的角度展开来说,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是大家要考虑到,所有的考生都能看到这一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出亮点,得到高分呢?
三、高分技巧
想要在面试答题中得到高分,就要答出更有深度的答案,也就是不止从现象的本质出发,还要深层挖掘事物的本质,从社会大环境出发、从科学角度出发、从政府角度出发、从政策方向出发,才能得到更深一层的答案。还是蔬菜价格的问题,我们来解读一下是否有更深层的答题角度: